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用专业和坚守战“疫”
——记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

时间:2020-05-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涂兆宇

  早上8点,起床、洗漱、换上队服、戴好护目镜和口罩、出门,过一条马路,来到临时搭建的救援队消杀中心开展防控工作,这就是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疫情期间的日常。虽然他刚刚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但对于战“疫”,他仍一刻没有放松。

  5月7日,是他带领队员在一线战“疫”的第103天。

  “90后小伙,真棒!”

  认识於若飞的人,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真棒!”

  就是他们口中的这个90后小伙,在担任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至今8年的时间里,每天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手机更是不敢离身片刻,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条预警信息。每当有紧急救援任务或灾情发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他带领540余名救援队队员冲上了抗“疫”一线。

  谈起为何选择做一名救援队志愿者,於若飞若有所思地说:“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2012年5月,我的家乡岷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当时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协助蓝天救援队队员开展现场救援、灾情调查、打捞遇难者遗体等工作。在那时,我感受到救援队员的无私奉献和忘我精神,就下定决心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我们必须逆向而行”

  “忙!”於若飞用了一个字来形容疫情期间的工作。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一盘棋,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我们救援队也不能掉链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专业事,织好消杀灭毒的疫情防控网,不让疫情蔓延。”於若飞说。

  为积极响应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以及甘肃省民政厅体球网动员和规范全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倡议,自1月26日全省蓝天救援队伍启动防疫工作以来,於若飞深知坚守岗位、防控疫情责任重大。位于兰州市南环路上的甘肃蓝天救援队消杀中心,是蓝天救援队在兰州设置的6个定点消杀作业点之一。疫情发生之后,於若飞基本上就常驻于此,和他的志愿者队友们每天对兰州市密集场所进行消杀,并深入街道、社区了解防疫消杀需求,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

  社区作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整个防疫流程中的重中之重。於若飞在疫情初期就开始思索如何发动社区自我防护。“我们有专业的装备和技术,可以为社区提供物资和技术、培训志愿者。”为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救援队启动了兰州市100家社区“疫情防控消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动员小区中愿意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业主,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志愿服务交流、消杀防疫、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动员大家发挥志愿精神,与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力量一同协作,为社区防疫提供支持,共同组成最坚固的社区防线。

  就这样,一个个社区在救援队的带动下,成立了社区消杀服务志愿队,形成社区自我保护的坚强壁垒。

  每天,留给於若飞休息的时间都很短。从消杀工作指导到物资协调保障,从防疫项目计划到知识宣传普及,於若飞事无巨细。自疫情发生以来,忙完当天的各种消杀任务,往往已是凌晨了,回到住处后,身为队长的他还要统计数据、做报表,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每晚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不错了,疫情面前,我们必须逆向而行。”於若飞说。

  疫情期间,於若飞带领的甘肃蓝天救援队对人员密集场所、蔬菜瓜果市场、公共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救援队还面向兰州市企事业单位开展消杀防疫志愿服务倡导工作。截至5月7日,救援队共计派出队员6859人次,对25个街道、64个社区、19个市场、84个小区、160家单位、1476所学校及托管机构进行了全面消杀,消杀面积达到846.8万平方米。此外,救援队成立的疫情防控应急消杀中心对兰州市内8689辆小型客运车辆、公务用车也进行了免费消杀。

  “都是志愿者,都是好样的!”

  面对每天繁重的消杀工作,确实很累。为了当好“领头羊”,於若飞不忘给大家加油鼓劲。

  “咱们一线工作危险不危险?危险,所以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咱们日夜奔走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早日回归正常吗。”一席话让队员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再难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硬汉虽硬,也为人子。今年春节是於若飞第六个没有与家人团聚的春节,前五年的除夕他坚守在兰州市五泉山做安全保障,今年的大年三十,给家中父母拜完年后,他与队友们一起为打赢这场防疫战争“逆行”。

  “救援队里所有人都是志愿者,都是好样的!”於若飞说,作为一支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社会救援力量,救援队的队员都有本职工作,每当灾难来临时,大家就像听到了“集结号”,立即投入救援任务中。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於若飞和他的队友们在城市急需处、细微处发光发热,在投身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中展现了责任和担当。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1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