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在建设先行示范区中竖起民生幸福标杆

时间:2020-08-2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廖远飞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民政系统将继续发扬40年来服务和保障特区民生的奋斗精神,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非凡进程中,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明确“老有颐养”崭新目标,提升幸福浓度

  相对于“老有所养”,深圳确立了“老有颐养”的目标,对养老服务的理念、模式、标准、机制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0年来,深圳养老服务政策从“碎片化”发展到“体系化”,养老服务设施从零星布局转换为规模发展,养老服务模式从政府兜底保障推进到社会多元供给,养老服务队伍从能力不足转变为专业发展,养老科技应用从局部探索升级为整体布局,老年人福利保障从特定人群扩展为适度普惠。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深圳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老有颐养”正在深入推进。2020年7月,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了未来5年养老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将通过实施17项工程、67个项目,全力推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具有深圳特色的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

  为了落实“老有颐养”,今年深圳民政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居家社区幸福康养惠民工程,为不少于450户户籍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建设10家街道级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发放集居家养老服务券、高龄津贴、长者助餐优惠、敬老优待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养老颐年卡。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养老人才培养“1+4”文件、高龄津贴无感申办管理办法等,同时将推动发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薪酬指导价。

  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助力经济增长。前不久,深圳市民政局联合10个部门出台措施清单,推出了51条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发展,特别是鼓励企业在生命健康、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照护康复产品和智能照护平台等领域积极创新,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高水平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城市温度

  深圳市秉承“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的救助帮扶工作理念,经过40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

  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目前深圳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1250元,属全国最高水平,并建立了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对于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临时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有关部门还提供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在做好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努力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并帮助其回归家庭。

  在儿童关爱服务方面,市、区两级均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全市74个街道均配有一名儿童督导员,810个社区均配备有儿童主任。组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实现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全覆盖。

  广聚社会力量参与“弱有众扶”,提升文明高度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需要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还需要精神文明先行示范。“弱有众扶”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一个城市只有当拥有大量愿意不计回报地服务弱者的社会群体时,才可能是高度文明的城市。

  近年来,深圳民政积极引导和推动慈善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倡导和支持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相关资源,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助学、助医、就业技能培训等关爱服务。 “劳务工关爱基金”“雏鹰展翅”两个慈善救助品牌项目,累计救助困难来深劳务工近1.9万人、发放资助款2.577亿元,为6841名生活困难大学生提供了2044万元资助金,这两个项目也因此获得“中华慈善奖”。

  深圳民政将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的现金救助、物质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救助转变,进而实现从生存型向预防、生存、发展全过程干预模式转变。

  深圳将深入推进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依法治理、制度完善、作用显著、管理规范、健康有序、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更好发挥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在帮扶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慈善之城”“关爱之城”“志愿之城”升级版。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2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