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天真
春繁春育的大好时机,为消除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安徽省各级社会组织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推进“皖北行”“走进大别山”和“百社进百村”系列扶贫活动,通过产业帮扶、结对帮扶、免费培训等方式,在精准性、成效性上下功夫,增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加快了全省脱贫攻坚步伐。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支持扶贫“好项目”
对很多孩子来说,读书是最平常的事。但在大别山深处,课外书却是一种奢求。为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把“汽车图书馆”开进了山里。一辆辆满载图书的汽车,颠簸在崇山峻岭间,为求知若渴的贫困学生送去书香。
这是由“伙伴计划”资助,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开展的一个扶贫项目。
近年来,安徽日报社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提供展示支持平台,持续实施“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征集活动,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征集公益扶贫项目,经过申报、推荐、评审等环节,遴选了一批项目效果明显、链接资源广泛、具有推广价值的优秀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撑,组织社会组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
把好项目找出来还不够,为让更多社会组织学习到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做法,安徽日报社还把这些优秀项目代表请上讲台“传经送宝”。
“由于居住偏远,六安市贫困地区的许多小学生每天要花近1个小时徒步上学。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就一头扎进山区,摸查情况、争取支持,还在互联网上发起公益筹款,最终给孩子们换来一张张‘免费车票’,帮助贫困地区8所小学的近700名学生。”这是“伙伴讲堂”的一次示范课,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讲述引来许多人“围观”和讨教。
在“伙伴讲堂”上,优秀项目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扶贫故事,交流公益经验。有的把淘汰闲置的电脑等电子产品规范“再生”,践行“环保、循环经济和教育相结合”的扶贫新方式;有的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农民培训种植、养护、果品采摘、保鲜等知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有的致力于志愿扶贫,积极组建农村扶贫志愿服务队,把志愿者的爱心和火种传播到农村。
从物质扶贫到帮助村民“造血”扶贫
3月23日,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太安村第一书记陈必喜来到安徽省物业管理协会,代表村“两委”和广大村民,通过协会向认购扶贫产品、帮助农户打开销路的物业服务企业赠送锦旗。
太安村是省级贫困村,省里确定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从物质扶贫到帮助村民“造血”、改善人居环境、提振精气神,几年下来,村里不仅建起了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还能向城里售卖。然而,随着更多的村民加入,农产品产量越来越大、产品类别也越来越多,加上开拓市场的经验不足,导致农产品积压。特别是去年底,眼看就要过年了,订单却没多少,除去运费利润率很低。村民们都着急,愁得吃不好、睡不好。
得知太安村的窘境,物协发动会员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能力伸出援手。同时,组织协会理事单位以上企业负责人,为该村“因病返贫”的特困户捐款。大家纷纷表示: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困难,我们物业企业也应担起责任。
1月9日,物协组织会员单位代表赶赴太安村,将凝聚行业关爱的1.22万元爱心款送到特困户手中;通过现场认购、电话订购,当天购买扶贫产品20多万元,极大缓解了农户的销售压力。
物业企业不仅认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还帮助贫困农户向小区业主推销农产品。去年7月,合肥市长丰县马郢社区的瓜农西瓜售卖困难,经过物协动员,多家物业企业主动帮助瓜农向业主推销西瓜,并对当天所剩西瓜采取“兜底”认购,累计售卖西瓜数万斤,切实保障了瓜农利益。
安徽物协还动员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物协组织的“社区的力量”消费扶贫攻坚战专项行动,通过网上平台累计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特产品110万斤,在全国行业中靠前。
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企业兜底,精准脱贫
安徽正大养猪科学研究所以现代养殖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在皖北以村集体(贫困户)或合作社为单位参与产业扶贫,已建成投产60个正大标准化生猪育肥养殖场,年出栏20万头生猪。每个标准化生猪育肥养殖场设备、设施总投资额约为2000万元,集团投资资金约1亿元。
采用“政府+银行+正大+村公司(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四位一体模式。各村与企业签署15年合作代养协议(期满可续签),并依托政府扶贫贷款资金,投资建设育肥养殖基地,正大集团配套投资猪苗、饲料、疫苗。利辛县徐田社区于2017年2月利用村集体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标准化猪场,截至目前已出栏2批,存栏1批,直接带动贫困户共收益41500元,务工带动2户贫困户脱贫。
安徽正大通过组建农民种养结合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猪场附近农户种植猪场周边土地。实现农民解决增收问题、猪场解决环保问题的双赢。猪场所涉及的7800亩土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割成每份30-40亩左右,每份可安排一个贫困户扶贫,解决了约200户贫困户的扶贫用工。猪场采用正大家庭农场“猪·沼·饲”模式,农户一亩收入1550元,远远高于一般粮食作物收入(粮食作物正常收入约为1200元)。每亩贫困户预计纯收益为500元,30-40亩的纯收益则为1.5万元-2万元,精准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政策兜底,群众安心。安徽省民政厅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据统计,2019年全省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超1500家,项目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11类,开展较大扶贫项目150个,直接受益对象12.26万人,累计投入资金超1.5亿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