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霖生
本篇通讯报道的做法,曾入选2019年民政部征集的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在低保认定中对灵活就业者的收入如何计算,向来是个难题。申请人自我申报,大家不一定信得过;组织村民或居民代表评议,申请人又不一定服气。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操作简便、双方都能认可的契合点呢?江西省龙南市把低保认定变为一道计算题的实践,让人眼前一亮。
现代法治讲究程序正义,具体到低保,程序正义的核心之一就是很多地方实行的民主评议。但是程序正义毕竟不能完全取代实质正义,民主评议的本质也不过是一种多数人的自由裁量,它终究不能替代实质正义本身,并且总让人感到少了些客观可靠的计算依据。龙南市的探索,好就好在在自由裁量度颇高的民主评议中引入了一种相对可靠的依据、相对靠谱的公式、相对能够让双方都信服的计算办法,从而使得低保认定的严谨性大大增强,社会救助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
当然,社会救助工作要努力做到精准再精准,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应追求客观、精准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龙南民政实践也只是一个在路上的探索,其核心概念“劳动力系数”,依然属于一种假设和推定,其计算公式中的加减要素,也未必就是丝毫不可改易的范本,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正、校准。但无论如何,龙南民政的探索毕竟迈出了解决“收入核对难”这个烧脑难题的第一步,这样的探索对于在脱贫攻坚战中承担“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重任的民政部门,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