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设美丽新农村—— 体球网湖南省资兴市村庄人口现状的调研及思考

时间:2020-10-2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字体:    打印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现辖11个乡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开放魅力城市。前不久资兴市组织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资兴市村庄人口现状进行了调研。

村庄人口的呈现特点

调研显示,人口迁移流动比较活跃,外流人口多、“三留”人口多、优质劳动力少是资兴市目前村庄常住人口的基本现状。

常住人口少,流出人口多。全市190个村(含7个有农村人口的社区)2805个村民小组。据各村(社区)统计,全市“空心组”15个,因各种原因而整体搬迁导致原组上无人居住。全市共有64所开办1~2年级和学前班的村级小学,在本村学校就读小学阶段的学生有2900人,流出4900人。随着农村学生进城就学数量的增加,家长陪读、进城务工现象较普遍,初中、高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更为明显。

正常劳动力少,老幼病残妇多。常年在本村居住的人口基本上属老、幼、病、残的弱劳动力和少量文化不高、无技能的正常劳动力,全市60岁以上乡村老年人口高达4.3万人。村庄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经商,常住村庄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少,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出比例越高。

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

务农收入偏低,致富难。资兴市农业以粮食、林业、牧业、渔业等种养业为主。东部、南部乡镇受地形地貌制约,大部分田地分布在山沟或山坡,村民务农要面对劳动强度大、成本投入多、灾害风险高、利润收入低、致富门路窄的现实。库区周边乡镇曾经以林业收入为主,但由于禁伐减伐政策的实施,林农收入由平均每年10860万元降至4450万元,减少6410万元。近年实施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资兴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渔民收入减少。

城乡发展不均,留人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水电路讯网等公共服务和城市存在不小差距,越来越不能满足乡村需求,乡村人口被城区就学、就医、就业和生活环境优势吸引。村民追求高品位、高质量、高收入,向往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市,成为乡村人口外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和扶贫易地搬迁到集镇区、市城区也是村庄人口外流的一种形式。

人口外流的利弊分析

村庄人口外流的优势,具体表现为:

见识广,观念新。村庄人口外流后,不断吸收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理念。村庄外流人口思想活跃、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快,能利用网络、QQ等方式宣传推介家乡,把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回乡村,改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思维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乡风文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素质好,收入高。目前,资兴市共有107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他们不仅务工经商经验丰富,而且具有专业技术与特长,懂经营、善管理,自身素质较好。他们在城市打拼过程中,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所得,且有不少人积累了资本。

诚然,村庄人员外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劳动力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目前,资兴市年纪轻、懂技术、有文化、素质高的村庄常住正常劳动力严重缺乏,部分土地闲置,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新问题突显,社会负担加重。村庄人口外流多以夫妻一方或双方外流形式出现,势必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缺少照料和情感关怀,降低了养老质量。留守孩子失去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不利于身心成长。夫妻一方外出,缺少陪伴、情感空虚,对婚姻造成影响。社会治理问题。村庄正常劳动力的外出,导致社会治安、村民自治等工作推进难度加大。

留不住乡愁,特色逐渐消失。原生态受到冲击。乡村飞檐翘角古民居及有历史、有故事的旧址、遗迹得不到保护,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移民文化等民俗文化逐步淡化。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资兴市现有瑶族、壮族等27个少数民族,有2个瑶族乡及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白廊镇杨家坪瑶族村、清江镇上堡瑶族村、黄草镇长兴瑶族村4个散居瑶族村。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是散居在偏远山区,民族文化语言、歌舞、“还盘王愿”祭祀礼仪、弩射弩运动项目及宗教文化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等将受到一定冲击,极可能导致其在人口流动进程中逐步消失。

体球网改进村庄人口现状的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村庄人员大量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人才的流失,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壮大乡村产业留住人。发挥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农林牧渔资源丰富及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品牌声誉好的优势,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产业、高效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推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业多元化经营,加大培育一批思想观念新、知识面广、懂经营、善管理、能开拓市场和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村民在家门口得到就业致富机会。

实施全域旅游吸引人。充分发挥城乡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做大做强东江湖旅游的同时,实施全域旅游和农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品牌营销,按照一乡一特色,大力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带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建房,强力推进建新拆旧、拆危拆杂、生态复绿,强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打造田园旅游风光,将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新乡村。

提升公共服务造福人。注重城乡均衡发展,优化乡村教育医疗资源,改善乡村教育医疗条件,稳定乡村教育医疗队伍;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支持保障、县级组织实施、乡镇具体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加快提升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等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推进乡村自然风貌、传统历史及古村等地方特色建筑的保护。

强化村庄规划引领人。强化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结合资兴市库区、林区、矿区等区域、特色、条块及点线面的不同,科学编制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等规划,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集聚特点、现状分布、演变趋势,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和规模,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利用粗放及规模小、分布散、“空心”严重的村组,实施村庄搬迁撤并,规划布局一批村民集中居住的小区,有计划地引导零星村庄向中心村或集镇集中。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加大中心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进村庄,努力做到与农村人口变动趋势及未来长远发展相适应,实现就地城镇化。

发挥政策作用打动人。探索谋求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有条件地放开农村户籍准入和土地、宅基地使用准入,为城镇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农村集聚,为城镇人口到农村置业兴业,带动乡村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减轻优质劳动力不足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奖补、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将土地抛荒补贴改为售粮补贴,使政策导向作用最大化,确保农民利益。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格局,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增强农村对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力,遏制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农村住房等保险的支持力度,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试点,推进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担机制,让村民务农无后顾之忧。(湖南省资兴市民政局、卫健局、人社局联合调研组,执笔:阳小明、瞿文平、凡斌、曾勇飞)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0.23)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