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福利院里 有这样一群顶梁中坚

时间:2020-03-2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尧 通讯员 杨 敏

  今年春节,原本所有人都可以欢天喜地迎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使许多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奋战在防疫一线。在四川省资阳市社会福利院,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是70后、80后、90后,共同维护着院里几百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70后的担当

  在这场战“疫”中,无人眷恋舒适,即使困难重重,也有人勇挑重担、奋勇向前。

  资阳市社会福利院A1区主任高巧林是个70后,做事认真谨慎。她是同事心中的“工作狂”,也是长者口中的“乖女儿”。疫情防控战打响时,她毫不犹豫坚守岗位。

  疫情让院里遇到了新问题——老人们的孤独焦虑情绪有所蔓延。以前,李婆婆的子女几乎每天都来院看望她,而疫情期间,老人多日见不到家人,工作人员一离开,李婆婆就变得烦躁低落,经常胡思乱想、唉声叹气。

  “这么下去可不行。”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巧林及时调整服务模式。在和家属沟通商量后,高巧林调配一名工作人员24小时陪着李婆婆。

  由于人员的重新安排调配,院内区域工作量陡然增加。高巧林说:“一位老人的情绪问题不解决好,会影响周围老人的情绪。工作调配势必会加大工作量,但关键时刻,所有的服务力量都要顶上,包括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主动承担了许多对老人的生活护理工作。

  在全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回家过年的饶婆婆坐不住了。嫌家里没人陪,女儿又要带小孩,说福利院是个大家庭,人多热闹、环境好、服务好等,吵着要回福利院住。女儿实在没办法,在没征得院方同意的情况下想把老人送回院。原以为只是求求情、磨磨嘴皮子的事,但在触碰原则性问题上,碰到了高巧林这颗“钉子”。

  “我心里其实特别矛盾,拒绝的话也很难说出口,但我知道这件事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容我动摇。想到老人失望的样子,我特别难受,但还是好言相劝,多给老人打打电话,多聊聊天,答应等院里一解禁第一时间就去接他!”

  发现困难,解决问题。遇到难事,勇于承担。资阳市社会福利院的安全运转,离不开这样的70后,在院里发挥着中坚顶梁的作用。

  80后的执着

  “秋慧,谢谢你哦……”一进门就听到姚婆婆在跟C1区主任陈秋慧道谢,问及缘由,姚婆婆说:“我请她帮我买东西,一天麻烦她好几趟,真是全靠她了!”因为封闭管理,帮院内长者采购物品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80后的陈秋慧利用下班时间干的“免费私活”。

  每天2万步,丈量着陈秋慧的辛苦。为节约时间,她总是想办法一次转战多个地方帮多位老人买东西。因为车辆不能自由进出院,全靠她双腿来回地跑。每次大包小包的东西提回院里,累得她上气不接下气。

  有一天,唐婆婆想吃的蛋糕没有了,她马上加到自己的小清单里补上。当天下着雨,很冷,街上空无一人,许多店都关门了,陈秋慧四处寻找跑了3家蛋糕店才买到了唐婆婆爱吃的口味,等把蛋糕送到老人的手中已是晚上8点多了。这时,隐隐的胃疼才让她想起自己还没吃饭。

  作为一名新上任不久的区域负责人,陈秋慧的管理经验还算不上丰富,但身为80后的她有一股子不怕苦、不怕累的执着。护士出身的她是多面手,疫情期间每天坚持为老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打针喂药;生活护理也一样难不倒她,帮老人清理大小便、洗澡、打扫卫生、整理资料……

  陈秋慧说:“就把疫情当成一个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考题。”她是一名新管理者,更是一名一线护理员,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上手干一干,才能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把工作做好做细,她总是把上班时间拉得很长。

  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忙了一天工作,陈秋慧回到家已经很晚,家里等她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必须做到家里家外一肩挑。乐观的她从不说自己累,她笑着说,困难总是暂时的。

  90后的热情

  福利院按上级文件精神启动老人返院工作,返院的老人需先在院内隔离区观察14天才能正式归院。当隔离室需要值班人员时,1997年出生的王萍第一个主动报名,勇敢的小姑娘有自己的思考:“比起护工阿姨,我年轻,身体好,而且护士的专业更符合隔离要求,在做好老人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能对老人进行更好的防疫知识宣教,对内能从专业角度更好地做好院内隔离工作,对外培养全能型护士也是福利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时刻,让我上吧!”

  就当地出现的确诊病例综合分析以及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和潜伏期长的特性,返院隔离老人风险尚未可知,而福利院老人多为群居,人员密度大,所以,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同为医务人员,王萍内心对支援武汉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十分崇拜。这一次,她被分配负责7位老人的隔离照顾。隔离当天,王萍详细询问了7位老人的接触史,穿戴隔离衣做好抽血送检。在隔离期,她每天带着老人们一起锻炼,仔细为她们量体温、量血压做记录,守着她们吃完每餐饭,深夜起来为她们盖好被子。7位老人换下的衣物、床单被套都靠王萍清洗晾晒,内衣袜子要用手一遍遍搓洗,每次洗完7位老人的衣服,她都累得直不起腰……她说:“隔离期间,院领导给了我充分的信任,我相信一定能完成好这项任务。”

  张婆婆急切地问她,什么时候能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她便会给张婆婆一个安慰:别急,快了,有我陪着你,我们一起去阳台上晒晒独家太阳。

  最让王萍感动的是,她随口一说肩膀不舒服,朱婆婆却听者有意地给她捏捏肩,鼓励她:“你还是要休息好,不要那么累,看着心疼呢。”王萍感慨:“我记得,一位作家曾写过,什么时候你能跟一个老人安安静静地待一个下午,然后,饶有兴致地听他讲完,他这精彩或又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这个时候,就说明你已经长大了。”更何况是和7位不同的老人,王萍的成长仿佛就在一瞬间,因为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所以才热爱现在的工作。

  不同的年龄,相同的使命,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却有着不屈不挠的坚守精神。为了春回大雁归,疫情终将过去,福利院的春花开得格外早。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3.2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