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一起喜迎新年

时间:2020-01-2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 亮

  晨曦微露,阳光渐渐洒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上郝峪村的各家各院,把喜迎新春的气氛烘托得更浓更暖。

  72岁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白延齐家要来客人拜早年,所以他收拾妥当后,就开始打扫院子。不一会儿,刚脱了贫的白念武敲开了他家大门,自然而然地拿过他手中的扫帚,两人边拉呱聊天,边干起活来。这熟络的关系不只是因为他们同村,更是因为白念武是白延齐的分散供养照护服务人。

  2019年,博山区民政局制定《特困人员照护费使用办法》,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博山区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12349),在池上镇成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队,并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按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和2400元给照护服务人支付照护服务费。

  白念武看见村里公示栏贴的照护服务人招募通知,得知优先招募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生活困难人员后,就立刻报了名。经过考察、体检、培训等程序,白念武正式“上岗”,负责照顾同村3名能自理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任务不重,每天去3家走一圈,看看他们的身体状况,聊聊天,做个饭,打扫一下卫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直接反映给村里、镇里或者12349。”白念武想了想又补充道,“将来啊,饭都不用做了,听说要建长者食堂。”

  聊着天,客人来了。12349的工作人员来给白延齐送新衣、剪头发、贴春联、包饺子。村干部则送来了米、面、油等年货。干净整洁的院子立刻热闹了起来。“过年喽!”工作人员边吆喝边贴着春联。上联是“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下联是“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横批“尊老敬老”!

  “现在日子真是好,这么多人关心,我一点儿不比那些有儿有女的差!白念武还叫我去他家一起过年,看春晚!”白延齐高兴得合不拢嘴,很是期待,“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过年!”

  离开白延齐家已是正当午,12349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来到源泉镇东崮山村,给那里的留守老人、低保家庭老人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送去过年新衣——大红色的羽绒服,并在新建的长者食堂里给1月出生的老人过了一个集体生日。

  2019年初,村里建了一个养老服务幸福小站,既可日间照料,又可休闲娱乐,更可理疗理发,深受老人欢迎。来的人越来越多,地方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村里整合闲置用房,镇里吸引社会资金,区里给予政策支持,把小站扩建成了长者食堂。正好赶在春节前投入使用。

  75岁的周成芝老人穿着新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场地大了,他们可以不限人数在室内跳舞唱歌。“这几天,我们打算在长者食堂包饺子,先一起过个老年人春节。”

  同样是第一次一起过年的,还有75岁的李秀芬和64岁的孙建洪老两口。

  2018年以前,博山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分布在全区11家敬老院。随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改革,小、远、差、旧敬老院关停,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在博山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化集中供养。2018年9月,双眼弱视的李秀芬和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的孙建洪前后脚从各自镇上的敬老院搬来博山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

  “院里住了216名特困人员,其中170多人是失能半失能的,所以我们很重视医养结合。”院长亓庆良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他把源泉镇中心卫生院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形成了现在的专业照护局面,“老人的床垫都是智能的,基础生理指标、在不在床位、尿没尿床,护士站立刻就能知道。”

  “护工每晚都给我们烫脚,流感来了还给我们熬中药喝。住在这里特别安心!”李秀芬说。

  日子好了,心情自然舒畅。2019年初,李秀芬在中心文艺汇演上唱的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拨动了孙建洪的心弦。最终,两人的夕阳恋修成正果,喜结良缘。中心还特意为他们安排了房间。李大娘成了孙大叔的拐杖,孙大叔成了李大娘的眼睛,而特困供养的好政策成了两位老人的靠山。

  李秀芬情不自禁地又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清亮,充满着春天才有的生机和希望。更让人温暖的是,无论是在聊天中还是歌唱中,李秀芬和孙建洪的手一直紧紧拉在一起。2020年春节,将是他们第一次一起过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