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岳喜环是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从事社区工作30余年,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群众的满意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早出晚归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事项,这次疫情防控形成的良好工作局面也是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的一个契机。”岳喜环说,“社区的事情我带头做好,但需要大家共同出份力,才能把社区管理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提高。”
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任务异常繁重。武汉开展的拉网大排查,如果没有下沉社区的各级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党员的共同努力,五个“百分之百”不会那么迅速完成。
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基层治理暴露出一些问题,岳喜环就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加大对社区的扶持力度,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体系。建议将社区办公经费按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同时,实行“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工作进社区、经费进社区。同时,针对目前小区物业与业主普遍存在矛盾的现状,推进“红色物业”管理体系建设,即在各小区建立由机关党员(小区业主)任支部书记的党支部,支部成员包括物业人员、小区业主中的党员(网格员),并配置社区包保干部、社区警察、法律专业人员、乡贤志愿者,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居民小区服务管理队伍,共同参与、指导居民小区管理。在此框架下,推行“乡镇分片包保”“一区一警”“一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及“三说一听”机制,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区治理体系。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在改善社区服务硬件的同时,尤其需要重视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同时,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实行工作职务、工作年限与工资待遇挂钩制度,参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标准给予岗位津贴、职称工资,缴纳相关社会保险,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并统一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推行社区班子主要成员“公职化”,由德才兼备且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公职人员任职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真正落实社会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方针政策。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