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创办好赛事 架设金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谈社会组织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时间:2020-05-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那么各地各行业社会组织怎样才能开发出更多的品牌活动,有力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社会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赛事要凸现公益性、打造品牌

  “苏州大学注重把学生吸引到创新创业项目上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学校每年安排百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支持和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如果创新创业项目正好有相应的高层次竞赛,学校鼓励学生以项目的成果作为竞赛材料,积极参与。”熊思东对此给予积极评价,并建议,社会组织举办赛事应致力于鼓励学生厚积薄发,而不是临阵磨枪。

  虽然从不为了获奖而参赛,但近年来苏州大学有80%的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活动,每年仅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就有200余人次,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创新力和创新氛围。2018年、2019年,苏大选送的项目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金银铜奖。2017年、2019年,苏大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均获得包括一等奖在内的6个奖项。苏大为此设立了校长特别奖,给予包括“挑战杯”在内的重大赛事的获奖者表彰,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社会组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熊思东指出,行业组织要能开发出兼具权威性、公益性、公正性和严谨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以激发大学生的好创意。

  学术团体、行业组织和高校加强合作,有利于活跃高校创新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碰撞思想,需要业界精英的实战指导,需要压力下的井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苏州大学经常与兄弟院校、知名学术社团或企业等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论坛;承办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领域的国际会议、国内行业社团的会议。这些措施和努力,开阔了苏大师生的眼界,也活跃了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

  在创意界顶级区域赛事“ONE SHOW”中华青年创意竞赛中,苏大学生的作品多次从大中华区约400所高校和机构的三四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捧得金奖、银奖等奖项。在为期一周的竞赛节期间,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和多位大中华区的顶尖级创意大师共同完成极具挑战意义的创意实战任务,获得从专业成长到眼界的拓宽。熊思东对学生参与这些赛事的情况印象深刻。

  结合苏大的实践和苏大学生参加赛事的经历,熊思东建议,行业组织举办面向大学生的比赛跟面向在职人员的比赛要有所区别,一定要强化赛事的启迪性和建设性。学术社团和行业组织要积极与高校合作,到高校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学术论坛、学术会议,活跃高校的学术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师生的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