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今年以来,湖南省民政厅围绕省人大代表对社会救助、基层治理、“一老一小”提出的建议,将办好代表建议作为履行政府部门法定职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建立完善“一件建议、一名负责厅领导、一个责任处室单位、一名具体经办人”的“四个一”办理机制,圆满完成了省人大代表的52件建议,交上了一份暖心惠民的答卷。
把联系代表与转变干部作风紧密结合
办前有沟通、办时有协商、办后有反馈——这是湖南省民政厅密切联系省人大代表,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准绳。
“为了防止建议办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坚持对不办结的不放过,对以办文代替办事的不放过,对承诺事项不解决的不放过,对代表不满意的不放过。” 湖南省民政厅厅长唐白玉介绍,今年采取沉下去调研、面对面答复、全过程沟通等方式,全厅累计联系代表200多人次,面对面沟通30多人次。
譬如,针对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问题,湖南省民政厅启动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争取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推动落实。针对代表关注的乡村治理问题,组织开展“百村调研”,先后邀请70多位基层代表座谈。针对代表关注的养老问题,组织开展“百院调研”,先后邀请42名基层代表座谈,加快编制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南省民政厅还在建议办结后全部上网公开,结合“四不两直”调研,由厅领导带队50多人次上门答复,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承办处室常态化联系,定期反馈情况,通报工作进展,进一步达成共识、赢得支持。
把分类办理作为提高办理质量的抓手
今年,湖南省民政厅深入开展分类办理试点,制定出台《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意见》,有效提升了政策创制和建议办理工作的针对性。
一方面,实现“本级”向“系统”转变。在履行办理主体责任的同时,动员全省民政系统力量共同落实。对代表关注的婚丧习俗改革等问题,在全省部署开展树新风活动,倡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指导市县民政部门推动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指导标准,切实减轻基层群众人情负担。
另一方面,实现“单一”向“协同”转变。注重发挥会办单位职能优势,在办理代表有关“村规民约”的建议中,联合省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村规民约制度执行机制,会同司法部门开展村(居)规民约法治审核,依托“湘约我的村”主题宣传,推动全省全面修订村(居)规民约。积极履行会办单位职责,在协同省委组织部办理改进基层公共服务类建议中,严格落实省委“六覆盖”部署,配合开展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建设“清零行动”,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
建议办理与民政改革创新实现深度融合。针对代表关注的社会救助问题,推动自然增长、分担负责、绩效评价、信息核对等机制的建立,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进程。对代表关注的儿童问题,建立省级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出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实现了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之家、村(社区)儿童主任全覆盖。
把智慧建议转化成事业发展强大动力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湖南省民政厅系统梳理代表建议,提炼出5个方面60条“金点子”,提高建议所提问题解决率、答复承诺事项落实率,将其转化为全省民政事业发展强大动力。
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在建议办理中践行初心使命,针对代表关注的脱贫攻坚问题,坚持“五级书记抓低保治理”,实现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信息核对、公示公开“四个全覆盖”。通过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抓好4大类25方面问题整改,并动员500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光明行、甜蜜行、农技行、希望行、牵手行”五个专项扶贫行动,帮扶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40多万人次,让全省脱贫攻坚更有质量、更有底气。
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创造力。政策落实落地的关键在基层,解决好代表关注的问题就要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按照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部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深入实施湖南社工“禾计划”,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引导4000多名专业社工服务基层一线。还通过建议办理,营造浓厚的“重实干、强执行、争先进”氛围,政治建设、乡村治理、兜底保障、建议办理等100多批次工作得到部省重点推介。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