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储慧静 朱婕妤
2018年4月前,江西省铅山县只有一处县级公墓,使用空间趋于饱和。为此,铅山县投入9900万元,用两个月时间建成164个公墓,5.6万个墓穴,可满足全县20年殡葬需求。
5月15日,江西省殡葬设施建设管理现场推进会在铅山召开。记者看到,铅山县殡葬设施建设呈现出推进速度快、建设形式多样、节地生态、群众参与度广等特点,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殡葬改革,使绿色殡葬更深入人心。
解决群众安葬难的问题
疏堵结合完善殡改体制机制
汪二镇杨箭村公益性公墓建在一片竹林旁,其中有5亩墓葬区、1.5亩节地生态葬区。墓葬区种上了一排排树,每棵树下都可以安葬6个墓位。生态葬区被郁郁葱葱的竹林掩映,卧碑仅40cm×50cm大小,远远望去不见墓碑。
这座公墓可满足杨箭村、汪二街道及汪二垦殖场村近1万人口10年左右的安葬需求。红白理事会向丧属一次性收取600元墓穴管理维护费用,对于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则给予1000元奖励。
不远处,火田村单村独建的公益性公墓就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占地1.5亩,已建成墓穴可满足该村1000余人10年左右安葬需求。
相比之下,新滩乡万灵福邸公益性公墓开阔得多,总体规划面积212.3亩,可覆盖全乡15个村。整个墓区被分成单墓区、双墓区及生态葬区,每个墓穴旁都种植了景观绿植,墓区内还种上了不少桂花树。该公墓还承担了县重点工程和“三沿六区”迁坟安置任务,园内停车场、服务管理中心、忠孝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
铅山县按照“既符合城乡规划,又尊重百姓意愿”的思路,充分考虑土地性质、生态保护、交通等因素,组织相关单位现场勘察,在不影响全域旅游发展、不占用公益林和耕地、不造成水土流失、不影响秀美乡村建设的前提下,采取单村独建、多村联建、村企共建、乡(镇)村合建等公益性公墓建设模式,每座公墓均聘请了管理员,依照《铅山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规范化管理。
解决了群众去哪儿安葬的问题,铅山县还引导群众摒弃土葬、装棺再葬、散埋乱葬等陋习。全县开展了“三沿六区”坟墓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共迁移治理坟墓2157穴,主干道两侧可视区范围内基本不见墓穴。
为顺利推进改革,铅山县成立县、乡两级殡改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组四级干部签订责任状,依托全县206个红白理事会,组织一支由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执法员构成的1600人的队伍,把工作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形成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他们对民间殡葬从业人员进行转化疏导,妥善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新滩乡有3名风水先生,在做通思想工作后,转而引导群众响应火化后进公墓的政策。全县有87名风水先生签订了《承诺书》,表示不再从事土葬业务,协助宣传殡改政策。县劳动就业部门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引导他们转行从事其他职业。据统计,有近300名民间殡葬从业人员被吸纳为公墓管理员和红白理事会成员。
铅山县委副书记倪美创表示,殡葬改革中群众的思想工作最难做,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用心、用情,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某村一位82岁的老人去世后,子女执意要土葬。后来,经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入户劝说,向他们普及相关政策,讲述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经过4天的努力,逝者子女终于放弃了土葬。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政企合作提质改造县级殡仪馆
走进铅山殡仪馆,新铺就的柏油路油黑发亮,两旁是碧草如茵、绿植错落、鲜花缤纷的美景。正赶上雨后天晴,经雨水洗礼的绿植和鲜花更加清新,两三个小朋友俨然把这里当成了公园,在其间嬉戏玩耍。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家殡仪馆还在为设施设备落后、环境脏乱差而发愁呢?
“浮生若茶,总带有一丝丝苦涩,细细品味便能体味它的甘甜与香醇。起起落落的茶叶如同汪伟老先生浮浮沉沉的一生,就像茶叶要沉入杯底,汪伟老先生的人生终是要落幕。”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场告别仪式正在进行。
逝者是一位普通农民,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最大的心愿是看一看大海,会场布置便以蓝色为主调。仪式中,家属敬献了“河红茶”,家书被写在“连四纸”上,这都是当地特色物品,表达了浓浓的思念。
为倡导厚养礼葬,铅山殡仪馆免费提供遗体告别仪式。他们用鲜花布置告别大厅,配上优雅的音乐,电子显示屏上播放逝者的生平、贡献等,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
“以前没有告别仪式这一说,家属在破旧简陋的房间里送别亲人。”查红琴是殡仪业务部副经理,见证了铅山殡仪馆的蜕变过程,“一开始推广告别仪式时,正值殡仪馆建设期,告别厅内音响设备还没有配好,我就用手机播放音乐,坚持把告别仪式做下来。家属一开始还强忍泪水,随着仪式的进行,就忍不住哭出来了。”
在查红琴看来,告别仪式的价值之一是做好家属情感抚慰,让其悲伤情绪得以抒发和释放。采访当天,为一位因见义勇为不幸溺亡的15岁少年举办告别仪式,亲属绕灵一圈后,围在少年身边说了好久的话。看到这情景,查红琴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点贡献。”
据了解,铅山县采取政企合作的BOT模式(BOT即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经营、移交),由县政府与福寿园国际集团合作。按照县政府要求,福寿园投入近3000万元,对铅山殡仪馆功能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从硬件设备、环境优化、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升级改造铅山县殡仪馆。政府给予每户700元补贴,铅山殡仪馆提供遗体接运、普通火化炉火化、三天冷藏存放、普通骨灰盒、骨灰送回、骨灰寄存6项基本殡葬服务。
业务大厅外的展板上,展示了殡仪馆新旧对比图。过去,殡仪馆外杂草丛生,建筑老旧,告别厅简陋,家属休息室寥寥几个座椅,显得脏乱无序。改造后,殡仪馆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馆区门口,显示屏上循环播放殡葬改革政策、移风易俗等信息;在业务大厅,业务员端坐在办公桌旁,随时准备接待家属和解答来电咨询,在醒目位置公示着员工姓名和职位、价目表、业务流程等,柜台上的骨灰盒等也明码标价;告别大厅宽敞明亮,白色的座椅整齐地摆放在两侧,场地被鲜花布置得庄重又温馨;守灵厅里配备了家属休息室,有沙发、桌椅、饮水机等,墙上公示着守灵厅使用须知、服务项目及守灵厅管家等信息。
为打造科技化的殡仪馆,铅山殡仪馆还引入了“智慧殡仪业务管理系统”。接待、火化、告别、守灵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刷卡才能进入系统,进一步保障了信息安全;每位逝者都分配有各自唯一的二维码,在每个环节操作前都需要扫码确认身份,有效杜绝了出错风险。铅山县殡仪馆还使用了福寿园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洁昇”牌智能环保火化设备,能有效消除黑烟、恶臭和二噁英类等有害物质,达到国家体球网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欧盟标准。
“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倪美创谈到铅山殡仪馆的政企合作项目时表示,党委、政府在其中充当着领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把运营放手给行业内的大企业,有利于设施设备、治丧环境、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福寿园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保证全县群众的基本丧葬需求。据悉,30年合约到期后,福寿园将殡仪馆主体全部归还给政府。
“现在,家长们愿意把孩子带过来送别逝去的亲人,因为环境变美了,不会有阴森恐怖的感觉。以后,可以考虑开辟一片供孩子们活动的区域。”福寿园国际集团江西区域总经理范军对记者说。
在村里举办追思会
倡导厚养礼葬移风易俗
在枫林湾村入口处,立着一面红枫叶造型的墙体雕塑,该村因枫树而得名。记者走进村庄,处处绿树成荫很是幽静,清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排开,家家户户“前庭后院育瓜果,池边小渠开农田”,古朴与野趣并存,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因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枫林湾村是汪二镇重点打造的秀美乡村示范点,同时也是铅山县婚丧礼俗改革示范点。
“刘金香老人温柔善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与左邻右舍都相处得很好,邻里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助。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她。”4月3日,在枫林湾追思堂内举办了一场追思会,到场亲友手持菊花,肃立默哀,村党支部书记致悼词后,亲友三鞠躬,逝者家属致答谢词,亲友依次敬献鲜花。
逝者儿子丁国堂是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他说,母亲的追思会全村的人都来送别,既表达了尊敬,也节约了开支,感觉很满意。
追思堂是由百年老祠堂改造而成的,可容纳百余人举办悼念活动。村里办丧按照“接洽-火化-悼念-公墓安葬-祭扫”的程序,只要有人过世就由村里为其举办追思会,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主持,由村“两委”干部致悼词,村红白理事会承担服务。
枫林湾村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明确提出反对大操大办,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举办追思会等文明的礼仪形式,并规定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不超过200元等。下一步,追思会还将结合当地传统家祭仪式,尝试运用当下流行的“人生小电影”等新型方式。
追思堂里有一处红白事信息公开栏,贴有红白事情况红黑榜,对积极配合婚丧礼俗改革的村民登红榜公开表扬,增强其荣誉感,传播正能量;对违反规定办丧的村民上黑榜曝光,促使村民形成自觉遵守的良好氛围。自2018年开展婚丧礼俗改革以来,枫林湾村村民白事支出从7.5万元下降至0.7万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