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天真 通讯员 尚 敏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紧扣“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工作目标,瞄准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试点,探索“瑶海益家”社会救助便民利民服务创新举措,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城镇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2018年,瑶海区摸着石头过河,选择‘政府+社会+社工’模式,整合社区资本,以项目化运作,依托街道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促进政社联动、社企协作、数据共享,实现本土资源效益最大化,消除‘霓虹灯下的贫困’,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瑶海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启梅表示。
拓展服务载体,推动“瑶海益家”联动落地生根
瑶海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基础差、底子薄,辖区困难群体多样、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如何因地制宜,孵育本土救助服务平台?贫困群体如何解困?谁来解困?怎么解困?
破题势在必行。瑶海区挖掘整合社会资本,探索新的社会救助机制及模式,即区民政牵头,爱心慈善救助基金会募集善款,静安社工服务中心负责救助,三方联盟,设立“瑶海益家”社会救助专项基金,通过资金、政策、医疗、服务等帮扶方式,提升城镇困难群体“造血”功能。
“我是2018年11月享受这个项目的。‘瑶海益家’社工在得知我的困难后,送来了轮椅,这让我的生活更加便利,可以经常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城东街道居民杨佩金告诉记者。自己独居,伴有二级肢残,平日生活能自理,但上下楼梯需要依赖别人。好在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加上每月的退休工资,经济负担较小。“哪想到我既能享受政府的送餐服务,还能得到社工贴心关照,有了轮椅我就更有希望了。这不,前两天我还参加了另外一个志愿者团体组织的小型马拉松活动,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全靠政府的助餐送餐服务,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在市里做保安,早出晚归,老伴患病长期卧床。过去,中午我值班,无法回家做饭给老伴吃。现在政府有‘睦邻计划’项目,让我每天中午都有邻居准时送来的午饭,天气慢慢变冷了,这让我不仅身子暖和了,心里也更加温暖。”在城东街道享受“睦邻计划”的服务对象黄克霞满脸幸福地说着。驻点社工小黄说:“‘睦邻计划’就是每月由服务对象的邻居吴近玉列出清单,然后‘瑶海益家’以每月450元的标准支付给他现金,相当于以15元的标准为服务对象送餐,解决她就餐难的问题。”
静安社工服务中心项目督导张茹说:“在服务初期,我们多方联系黄克霞家庭附近的小餐馆,询价与考察餐馆卫生环境,最终计划搁浅。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黄克霞周边隐藏着潜在的支持系统——邻居。于是,我们在与黄克霞夫妇沟通的同时,走访他们的邻居,与邻居签订三方‘睦邻计划’协议书,确定送餐的最终环节。为充分保证黄克霞的权利,社工通过照片和菜品清单实时监控,一方面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另一方面监督邻居的责任。在持续3个月的服务中,社工明显感受到黄克霞由当初面对疾病的焦躁到现在对生活满怀希望,由最初只能饿着等待丈夫回家到现在由邻居做饭,保证了基本生活需要,对康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社区睦邻具有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全区4个街道实施“瑶海益家”社会救助项目25个,实现到社区项目全覆盖,到户项目通过物质帮扶、政策帮扶、医疗帮扶、服务帮扶等方式,帮助100户居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培育联动格局,完善救助介入机制
精准救助,关键在人。“瑶海益家”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等作用,形成发展社区服务的整体合力。
“静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来我家帮我更换了纱窗,他们忙了一上午,连口水都没喝。”城东街道居民姚桂英常年独居,老伴去世后,家里的纱窗就再没有换过,加上行动不便,无法打扫积尘的纱窗纱门。这次社工将纱网更换,解决了姚奶奶的生活难题。
瑶海区民政局与街道、社区充分联动,在制度设计、政策支持、资源整合、资金投入、宣传引导、服务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兜底民生服务,并增强“瑶海益家”社区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入社会组织,依托慈善救助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发起设立“瑶海益家”社会救助专项基金,为社区项目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以项目化运作方式为载体,发挥专业社工优势,根据城镇困难群体脱贫解困实际及需求,建立困难群体发现和介入救助机制。以网络系统为支撑,搭建救助共享平台,在项目服务前期或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等转介,社区困难群体主动求助,社区发掘、居民转介等救助联动方式,社工接收求助信息,及时启动介入机制,入户跟进评估救助对象需求,整合政府救助部门资源提供救助,发挥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救助,以精准化、及时性回应困难群众救助需要,搭建起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脱贫解困。”瑶海区民政局副局长王霞文告诉记者。
“城镇困难群体具有多样性,我们以需求、问题为导向,通过常规化和个别性的服务方式,制定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从救助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温暖服务包、医疗救助、个案咨询与辅导、健康管理与护理、就业指导等服务,并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认领项目,资助或支持‘瑶海益家’ 开展项目服务,从而不断完善社区救助服务体系建设。”王霞文说。精准帮扶,及时介入,组织“政府+社会+社工”与困难群体结对互助,因人施策,成为精准脱贫解困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创新服务模式,探索脱贫解困新路径
瑶海创新实施“五社联动”,即“社会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社区自治组织”模式,实现政府、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自组织等多方资源的整合对接,促进政社联动、社企协作、社群沟通、数据共享,实现本土资源效益最大化。
“城镇困难群众是一个特殊的贫困群体,需要有更精准的帮扶服务。”朱启梅坦言。
瑶海区以“瑶海益家”项目化运作为载体,通过建立“五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实践“政府+社会+社会工作”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救助的大格局,创新了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路径。
此外,瑶海区还通过“瑶海益家”优化壮大项目服务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成员在需求评估、服务设计与实施、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强化社工主体角色作用,引入社会组织培训社区自治组织,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与发展,有效保障了城镇困难群体脱贫解困。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