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赵宇新
“16年前,如果我说去海边捡垃圾,别人会说‘有病啊!’但现在,大家会说‘好啊好啊,我带孩子跟你一起去。’这就是观念的转变。”广东省深圳市海洋保护志愿者梁秋蝉感慨地说。
9月19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如约而至,全国沿海27个城市的万名志愿者参加这次活动,150余家媒体记者参与报道。本届活动主题为“守护美丽岸线 我们共同行动”。
政府看到了民间力量的作用
“与过去比,今年各地政府部门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基金会副理事长吕滨说出在本届活动中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深圳市大鹏新区五家海洋监管部门以签署备忘录的方式,成立了“海陆统筹海上联合执法队”,与同时成立的“蓝色守护帆船队”形成政府执法、民间监督的“政社互动”工作新模式。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出席了福州主会场的启动仪式。在活动现场,他邀请我们为政府撰写《福建省海滩垃圾的情况报告》。活动结束,省环境保护厅海洋处负责人打来电话,约我们共商海洋保护大计。”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方垂弘接着说,“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不仅给各单位提供经费支持、业务指导、政策答疑,最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与当地政府互动的宝贵机会。”
本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和自然资源部体球网生态保护修复计划的一次积极行动。
“有为才能有位。这几年,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显著。政府看到了这支力量的作用,希望借助甚至愿意支持这支力量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做更多的事、出更多的力。”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认为。
一股蓝色合力正在形成
“通过四届全国净滩联合行动,不仅唤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还带动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媒体、知名人士和广大群众参与到海洋保护中来。”基金会理事长孙志辉告诉笔者。
在福州主会场的布置过程中,笔者发现陆续有不少从厦门、泉州、漳州、福州市连江县等地赶来的志愿者。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福建省内最优秀的9家净滩团队负责人。
据了解,作为一家省级海洋公益组织,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的使命就是将省内同行联合在一起,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牵手”,推动建立省级海洋保护公益平台,探索出一个可供全国借鉴的“福建模式”。
“我们发现企业越来越重视海洋公益事业。为激发企业参与热情,深圳专门策划了‘点亮260海岸线’联合净滩行动,在全市260.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设置26个净滩点,交给26家认领企业负责清洁当地的海滩,每个月开展一次活动。”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马海鹏说。
“对于志愿者,我们不患寡而患多。”连云港市清洁海岸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黄威开玩笑地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基金会要求分会场将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我们第一轮报名就超过了700人。”
“这几年老百姓的变化特别大!大家海洋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过去扔垃圾很随便,现在都会去找垃圾箱。我们捡到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少。”锦州市星星之火爱心协会理事长王林欣喜地说。
“过去是我们找媒体,现在媒体会主动找我们做专访,帮我们做纪录片,比如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也成了海洋公益事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马海鹏补充道。
本届活动还吸引了中国女排世界冠军徐云丽、青年演员陈学冬为自己家乡福州和温州做公益代言。
对几年来发生的变化,基金会副秘书长向友权深有感触地说:“在全国净滩公益活动的催化下,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爱海力量慢慢萌发、成长、壮大、汇聚,一股蓝色合力正在形成!”
创新路上你追我赶
“为了避免每年一届的净滩活动变成‘例行公事’,基金会鼓励各地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潘新春说。
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将设立“福建省滨海沙滩保护公益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省内海洋公益组织开展海滩整治、海洋垃圾源头治理等。
青岛主会场围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打造出一场集公益净滩、主题演讲、海洋科普、生态影展等于一体的“海洋嘉年华”活动。
连云港注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组建“公益净滩志愿服务队”。目前,这支1000人的队伍已经充分融入到连云港四级联动湾长体系中,作为“看不见”的第五级而存在。据黄威介绍,连云港的“湾长制”已经初步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为辅的共建格局。
深圳组建了中国首家民间环保帆船队——蓝色守护帆船队。政府对海滩越来越重视,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将把海面作为未来的清理重点:向全国帆船队发出“不向海洋丢垃圾”的倡议,力争把抄网发展成为所有帆船的标配,推动在全国帆船赛事上设立海洋环保奖。
潘新春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海洋保护意识。这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因为影响心灵而不再扔垃圾,比捡垃圾更重要!”
他指出,“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将各地海洋公益组织团结在一起。基金会愿意利用自身资源丰富、了解海岸线基本情况、熟悉海洋政策、掌握海域海岛整治修复现状等方面的优势,为大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品牌化、常态化成为共识
公众选择公益的途径越来越多,要想在公益浪潮中脱颖而出,就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我们成立了品牌部,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蓝鲸‘布鲁’(英文Blue)的品牌形象,俗称吉祥物。在设计大型公益活动时,还会把净滩活动作为一个模块嵌入其中。” 海南省蓝丝带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初腾飞介绍了一些经验做法。
“品牌化应该包括清晰的组织架构、决策议事机制、一系列活动内容、标识(logo)和独有的品牌话语。”马海鹏分享自己对品牌化的理解。
每年净滩日这一天,各地统一时间、统一口号、统一logo、统一旗帜、统一横幅、统一服装、统一展板。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已经有了品牌化的良好基础。
“品牌化具有全年性、常态化、家喻户晓的特点。”潘新春概括道,“基金会将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二要为海洋公益组织提供孵化、培育功能,定期开展骨干力量培训班,加强政治引领和能力建设;三要完善和深化全岸线海洋垃圾监测工作,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四要与各地政府部门和海洋公益组织深入交流,让常规活动更接地气。”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