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 达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主要着力点。“稳”是基础,“保”是底线。民政部门肩负着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在“六稳”“六保”工作中,应担当作为、稳中求进、贡献力量。
紧扣“保基本民生”
坚决兜牢民生底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要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把民生底线坚决兜牢,把群众关切的事情真正办好。
在兜底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比对,建立完善贫困预警监测机制,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加大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生活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的服务保障,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与管理,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各项关爱政策,全力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在救急上下功夫。在乡镇全面推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绿色通道,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在政策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低保标准量化认定办法,保持低保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社会救助经费投入与政府财政收入同步提升。
在扩面上下功夫。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排查工作,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救助办法,对困难家庭成员因患重病、在校读书、灵活就业等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超出承受能力,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家庭,其支出可在核查家庭收入时予以全额扣减。
紧扣“保市场主体”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合理使用福彩公益金,大力实施民生项目,盘活资源,为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要求,坚持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开发商按照2‰的标准配建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加强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到2025年,全市新增长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海葬、树葬、长期寄存等安葬方式逐年递增10%。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实现殡葬管理、殡葬服务与殡葬改革协同推进,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推进基本殡葬服务普惠化、均等化。
健全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体系。落实孤儿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进一步拓展“明天计划”工作,启动政府购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工作,确定昌图县为试点地区,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入户评估、信息采集、监护指导、心理慰藉、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服务工作。
促进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动员社会公众为慈善事业捐赠资金、物资和提供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平台,做好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紧扣“保基层运转”
全面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社区是基层基础,保基层运转必须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着力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范城乡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性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依法开展居(村)委会换届选举指导工作,选好配强居(村)委会班子,合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和工作经费。
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移,着力增强社区提供和转介基本社会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设施维护运行机制,推动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有效集聚社区生活性服务资源。“十四五”期间,拟投入1.5亿元,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对未达标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行新(改、扩)建,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文化、健身、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教育、残疾人康复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全面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不断培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发展新模式,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