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晶晶
近年来,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我国离婚人数增多,家庭的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能否对婚姻关系实施积极干预,缓解家庭矛盾?2008年浙江省在杭州市率先启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推广,全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为婚姻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
杭州市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起步后,宁波等地相继开展此项工作。2013年杭州市出台了地方标准规范《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标准》,对婚姻家庭辅导机构职责、婚姻家庭辅导员要求、辅导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从此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为推进该项工作全面开展,同年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体球网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3年内全省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部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浙江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努力推广和完善工作机制,2015年全省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全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今年7月24日,全省首个社区婚姻会客厅——海盐县南门社区婚姻会客厅正式成立。海盐县民政局设立的社区婚姻会客厅是以婚姻家庭辅导与调解为主题的一个开放公共空间,相对舒服自由,没有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那般严肃,只要有情感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坐一坐、聊一聊。相关人员表示,已去过婚姻登记中心、正进入离婚冷静期的夫妻,单靠婚姻登记中心的一次调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持续跟进和多次回访,婚姻会客厅是很好的桥梁和平台。社区婚姻会客厅的成立开启了全省婚姻家庭辅导与调解工作的新篇章。
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2008年9月,杭州市在《钱江晚报》刊登公告,向社会公开招募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经过面试筛选,招募了31名具有心理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分别安排到8个婚姻登记处。最初全省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主要以招募志愿者为主。
随着发展,全省各婚姻登记机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招募志愿者,以及建立民政、妇联、司法大调解机制等方式,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律师、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团队,为婚姻当事人提供专业化辅导服务,逐步营造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浙江省民政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婚姻登记机关设有专门婚姻家庭辅导机构102家,婚姻家庭辅导员1318名。2019年全省各婚姻登记机关共提供辅导服务10.5万件,辅导满意率达98%,离婚辅导成功率约37.2%。
为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浙江省民政厅指导成立了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获评5A级社会组织。2019年底成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通过专家志愿者团队,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婚登”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及辅导服务培训等。
深化互联网+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作为浙江省全面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创新举措,“浙江省婚姻家庭辅导”平台于今年8月18日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承接线上辅导服务项目,并组织专家团队入驻该线上平台,每个工作日8:30-17:30提供网上一对一实时互动的专业化免费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同时,辅导平台还提供预约各婚姻登记机关线下免费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对网上婚姻登记预约成功的当事人,预约系统设置自动向其推送辅导平台相关服务链接。
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辅导平台上线近一个月以来,线上平台共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辅导服务240余人次,初显成效。该平台的启用,是浙江省认真贯彻民政部婚俗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以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全面推进婚前辅导、离婚调适等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创新举措,也为下一步贯彻落实民法典、结合离婚登记冷静期开展离婚调适等工作搭建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辅导同步推进、深度融合,努力促进全省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创新结婚登记颁证工作
2015年浙江省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面建立免费颁证制度,设立颁证室为新人们举行免费结婚登记颁证仪式。2019年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29.36万对,自愿接受婚姻登记机关为其举行的免费结婚登记颁证仪式的达15.4万余对,占当年结婚登记人数的52.5%。
举行个性化颁证,举办集体颁证活动,建立特邀颁证师制度,邀请金婚老人、社会名人、地方领导为新人颁证……浙江各地不断创新方式,拓展服务,提供多样化结婚登记颁证服务。通过举办传统婚礼、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多种形式的颁证活动,增强仪式感,引导群众树立婚俗新风。三门县积极打造“浙江省婚姻文化示范基地”,在全省首推“县长颁证日”活动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其他多地相继开展此项活动。
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颁证仪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新人们的欢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婚俗、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