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瑾
继2017年、2018年成功承办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之后,今年,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深度贫困地区低收入残疾人脊柱畸形或退变矫正帮扶项目再次获得立项。
该基金会理事长邱贵兴说:“执行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就是要把党和政府对基层的关爱带下去。今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重点资助社会组织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所以基金会今年特意将项目开展地区选定为四川。”该项目在四川省内遴选合作医院,选取四川省特别是凉山、阿坝、甘孜等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19例患有脊柱畸形或退变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他们提供免费矫正手术及减免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之外的住院费用。这个项目旨在帮扶患者获得新生,恢复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脱贫,回报社会。
精心遴选合作医院,严格筛选救助对象
该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田晓犁介绍说,项目工作人员与四川省当地医院联系沟通,以各相关医院在当地的医疗影响力及患者好评度为依据,遴选当地符合项目要求且积极自愿参与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医院作为本项目的合作医院,共19家。
该基金会对患者遴选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首先是从患者患病条件角度考虑,救助对象必须是经过项目合作医院医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畸形或退变且需要手术治疗、经专业医学判断无手术禁忌、可接受手术的患者。其次是从患者家庭经济收入角度考虑,该项目救助对象仅限项目实施行政区域内自愿申请手术、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持有低保证明或农村特困户证明1年以上(含1年)或其他特殊困难证明、自愿签订《中央财政支持患者受益确认书》、同意在项目指定医院手术的患者。凉山、阿坝、甘孜等贫困地区患者优先。
该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赵宇说,基金会已经连续三年坚持做这个项目,为了医治患者,专家们不辞劳苦发扬白求恩精神深入基层。大家坚守初心,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贫困患者医治好以往治不起的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从而在改变患者肢体形态的同时改变患者的人生,帮助患者挺起“自主脱贫”的脊梁。
爱心凝聚,专家云集,为项目保驾护航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成功运行,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志愿专家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邱贵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裴福兴担任总顾问,来自全国 3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75 家医院的百余名专家、80余名技术指导为项目保驾护航。
在配套资金方面,基金会加大支持力度,从传统单一的资金支持升级为资金+手术器械双支持。项目共获得配套资金40余万元、价值100余万元的超声骨刀一台及手术机器人一台。
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7月5日,项目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及四川省当地医院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随后,项目志愿专家团队4次赴川,为贫困患者进行帮扶手术的会诊及指导。截至目前,已为19例患者完成了帮扶手术,累计救助金额85万余元。出院患者反馈良好。
把更多健康扶贫项目带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工作人员克服了人手不足、语言障碍、交通险阻、天气恶劣、高原反应等多重困难,该基金会在组织协调、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公益组织平台的积极作用,与专家一起协同作战。
该基金会秘书长张娟娟对记者说,7月21日,是骨科项目第二批手术的时间,基金会一共在成都、绵阳、宜宾三地6家合作医院完成了9例手术,每例手术都历时4个小时以上,强度极高。“合作医院的积极配合,医疗专家们的忘我奉献,还有大家的鼎力支持,都让我们万分感动。爱的力量可以改变患者后半生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这才是基金会做公益的意义,更是基金会努力前进的动力。”张娟娟说。
来自江油市大堰乡帽盒村的患者杨先生,在手术成功后,当即表示希望自己离世后,把眼角膜通过基金会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感觉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该基金会项目执行人员对记者说,手术成功后,很多患者及其家属都特别希望能够见见为他们做手术的主刀医生及指导专家,向他们亲口说一声“谢谢”。
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公益慈善平台,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任重道远。“基金会以弘扬、传承白求恩伟大精神为宗旨,能够承办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在公益健康领域构建公益慈善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扶贫活动,是我们的莫大光荣。”邱贵兴表示,基金会将会一直致力于履行健康扶贫的社会责任,在健康中国的行动中,争取把更多健康扶贫项目带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