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2022年冬天,安徽省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平村三房中心组组长程光芝忙得不着家。原来是村里接到了为开展清水河防洪治理工程而迁坟的工作任务,作为中心组组长,他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并带头迁走自家老坟。在他的带动下,该组近百冢坟墓全部迁至公墓。村里上上下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村民纷纷表示:“我们信任程光芝,跟着他干准没错。”
在舒城,像程光芝一样的中心组组长有5520名,他们上传下达,是政策理论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自然资源协管员、人居环境监督员、公益设施维护员、乡风文明倡导员、困难群体关爱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小组长发挥了大作用。
初心:寻好人、办实事
农村的环境卫生治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河棚镇黄河村老屋中心组在修建新厕所之前,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孩子晚上都不敢去厕所,且几次整改无果。
2015年春节,时任黄河村党总支书记的黄诗平到老屋中心组给村民拜年时,对中心组组长方烈贵说:“贵老爹,你们中心组被人叫‘茅坑街’,今年能不能推倒建新?”
贵老爹顺势而为,召集组里的14户村民商量办法。有4户因为新建房里有厕所不参加,其余10户都同意集资修厕所。很快,10间整齐干净的新厕所建成,老屋中心组一下子从“茅坑街”变成了镇里的先进,陆续有人来参观学习。
“中心组组长是我们舒城农村工作的一个特色。”舒城县民政局局长汤安和介绍,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按自然村划分的村民小组功能逐渐弱化,小组长换来换去也不利于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事情再好,没人干怎么办?2011年,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的黄河村率先开始了新的探索。
当时,黄河村2200人、分30个村民小组,由于待遇低,村民小组长工作积极性也不高。黄诗平在调研后提出,根据人口、居住地范围等整合村民小组成立中心组,选举产生中心组组长,并提高了组长的待遇。那一年,黄河村整合成立了16个中心组。2014年下半年,河棚镇党委将全镇9个村(居)的260个村民小组,按每组120人的规模整合为153个中心组。
2018年,舒城作为全省唯一被列入民政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开始推广村级“救急难”互助社,中心组组长作为该项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县8062个村民小组整合为5520个中心组,选出5520名中心组组长。
对于中心组组长的人选,各村按照“奉公守法、身体健康、熟悉民情、办事公道、热心公益、常年在家”的要求,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优秀返乡人员、村党小组长、村民代表中推选,有的还对年龄、智能手机使用作了相应要求,坚持优中选优。“寻好人、办好事、办实事,是村民选择中心组组长时最朴素的心愿。”汤安和说。
举措:激发自豪感、责任感
“大家可不能烧秸秆,有一个火点和黑斑,咱们组的先进就没了。”80岁的程光宝是桃溪镇金圩村和平组的中心组组长,从早年的生产队队长干到现在的中心组组长。入冬后他每天都要去田间地头转转,看见村民就念叨不能烧秸秆。有人故意说:“程老爹,我要是烧了怎么办?”程光宝一脸严肃:“看我用拐棍打你!”一片笑声中,村民纷纷表示:“您放心,我们都支持您工作,不烧秸秆。”有时候,程老爹外出办事,就把工作交代给老伴儿。用他的话说:“公道在人心,大家选我,我就要认认真真地干好。”
“经过几年的实践,舒城已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作用明显的中心组组长队伍,有像程光宝一样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刚回乡的年轻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除了物质奖励,我们更注重通过精神奖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汤安和介绍,中心组组长实行“误工补贴+绩效奖励”办法,每人每年有1200元补贴,县、乡(镇)、村按5∶3∶2比例承担,县财政每年支出专项资金360万元,通过提高待遇,激活村级中心组组长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而精神鼓励从参选起就处处体现。中心组组长当选后,由村“两委”颁发聘书、门头悬挂“中心组长户”标牌、在中心组显著位置设置的宣传公示栏公示中心组组长职责,还配有统一办公用品。
“这些举措让中心组组长不仅有自豪感,更有责任感。”汤安和说,“我们的中心组组长每天行走在庄前宅后、田间地头,无论哪家有什么情况,他们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在,村‘两委’开会,只要没有特殊原因,中心组组长们都准时参加,工作热情高涨。”
使命:带村民奔向美好生活
疫情期间,黄河村中心组组长黄明虎了解到,村里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因无法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减少,就琢磨着如何帮大家摆脱困境。一番调研后,他发现不少村民愿意把之前因外出务工抛荒的田地流转给村里发展集体产业,而红薯种植风险性小、管理方便、成本较低,加工后的淀粉、红薯干、粉面、粉丝等产品销售也方便,村民都认可这个项目。于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明虎自己种植了100余亩红薯,并带动60多户村民加入红薯种植队伍,加工后的产品销路很好,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去年降雨少,村里种的红薯耐旱性好,没怎么受影响,收成不错。”黄明虎骄傲地说。
彭金山是百神庙镇舒平村湾河中心组组长,因其排行老三,村里人都亲切地喊他“大老三”。他耿直勤快、忠厚老实,左邻右舍有需要随叫随到、从不推辞,“有困难,找老三”成为这个组村民的口头禅。2021年,该组一位90岁的特困老人病故,作为组长的彭金山带着邻居们忙前忙后,为逝者操办后事。有人问他:“你家养猪够忙的,不能让别人去吗?”他说:“庄上长年在家的人本来就少,年轻人更没几个,即便我不是组长也会带头帮忙的。”对于村“两委”交办的任务,“大老三”总是第一个完成。疫情防控期间,他义务值守防控卡点,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湾河大塘扩挖施工期间,他放下家中农活,坚守一线指挥监督;多年来,他义务管护位于本组附近的束家堰水库,承担开关启闭机任务,关注汛期水位情况,清理闸板下方树枝障碍等。他还是环卫监督员,所负责的村庄路段一年到头干干净净。
如今在舒城,5520个中心组组长都能独当一面,他们根植乡村,及时准确地把党和政府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村民选、为村民”的初心使命,带领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