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王正玲
一次山体滑坡,儿子遍寻无着,家住安徽省歙县坑口乡的王阳一家这些年急白了头——自四年前智障的儿子王群在山体滑坡后意外失踪,他们便寝食难安、日夜思念。今年6月的一天,王阳突然接到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的电话,得知儿子目前在救助站生活,他们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儿子如何独自一人翻越大山到400公里外的上海?这几年又是如何过活的呢?喜的是经历了骨肉分离这段痛苦的日子,儿子终于回来了。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近年来每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近1.5万人次。目前,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仍有600多人。记者前不久从市民政局举办的“帮你找到家——中秋圆梦”主题活动中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市总结了多年来口口相传的救助返乡经验,逐步摸索出“甄别寻亲十二法”,成立了“甄别工作室”“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从最初的捕捉只言片语到形成专业方法,从跨省甄别到形成联动机制,从织密全国寻亲网络到充分利用智慧公安高科技手段,帮助了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成功找到家,让他们早日与家人团圆。
今年以来,仅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就为特殊疑难受助人员开展甄别寻亲服务903人次,查实身份信息或联系到亲属的899人次,寻亲成功率达99.6%。
你找到家精准甄别,“帮”
“面对迷途老人茫然的表情、走失儿童无助的眼神、智障人员近乎空白的记忆,我们迎难而上、积极破解,运用多年积累提炼出‘甄别寻亲十二法’,开创了甄别寻亲精准救助的上海探索——‘帮你找到家’。”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康清萍介绍,救助工作人员致力于突破时限和地域的局限,通过口音特征辨别法、相貌特征辨别法、语言引导法、环境地理痕迹法、实地寻踪法、人脸识别法、采血比对法、数据库查找法、媒体合作法、站际合作法、公安协查法、头条推送法,为无数流浪人员续上了团圆之梦。
去年初,一位年逾八旬的流浪老人被好心人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在让老人接受医疗救助的同时,救助人员也开展了寻亲服务。然而,面对这位有严重脑梗后遗症,无随身行李、无身份证件、无法回应工作人员询问的“三无人员”,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多年的寻亲专家、有着丰富甄别寻亲经验的唐怀斌也犯了愁,他们先后运用了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今日头条”公告、DNA血样比对、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和传统报刊发布等寻亲方法,均因为老人身份信息线索全无一度陷入僵局。
在随后近5个月的时间里,救助人员一方面不时前往医院看望老人关注其身体情况,另一方面尝试与老人交流,终于老人状况好转了,开始对询问有所回应,虽然只有简单而含糊不清的单音节字,但说明他感受到了救助站帮助他回家的诚意也愿意配合。“我在反复询问老人姓名时,他勉强发出‘HONG’‘SA’等单音字,后来在询问老人属相时看到他的表情似乎不懂。我就想起来,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回族等少数民族似乎没有讲属相的习俗,于是便询问老人是否是回族人,老人立马点头。”唐怀斌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问出了老人的一些碎片信息——“回民”“姓撒”“南市”“旧街”等,根据这些只言片语他便马不停蹄地开展了走访寻亲之路。“我骑着自行车到上海原南市区(现为黄浦区)的旧仓街,拿着老人的照片到居委会一个个走访查问,终于在长生居委会查到了老人生活于此的历史资料,与老人的哥哥取得了联系。” 2018年4月8日,老撒回到了家。今年中秋前夕,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回访时,看到老撒身体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还能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简单的户外活动,他们十分欣慰,更加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美好。
无私关爱,圆你团聚梦
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以下简称二站)主要承担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工作,承担了很多艰巨的任务。据二站站长唐美萍介绍,目前因无法核实身份信息、长期滞留在二站的流浪人员共有644人,其中滞留10年以上的有324人,患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的近60%。除了传统的甄别手段,二站专门成立了“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发起全国寻亲甄别联动机制,为跨省甄别团队提供语言风俗、交通保障等便利,还与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合作,借助“智慧公安”,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为流浪人员寻亲。10年来,二站共帮助364名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成功找到家。
失踪四年终回家的王群就是在二站生活、由二站送回家的“幸运儿”。4年前的一天,安徽省歙县坑口乡下暴雨,附近山上发生了山体滑坡,患有先天智力障碍的王群正是在这次自然灾害中走失的。至于他如何从山沟沟独自走到上海的仍是一个谜,万幸的是他在上海街头流浪时,被送入市救助管理二站接受救助。刚入站时,他几乎不与人说话,还常常哭鼻子。二站专门设置了两个房间为暂时没找到家的受助人员打造“类家庭”,通过家庭模式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心。随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与他日常交流中寻找蛛丝马迹,最终出现了文章一开头描述的场景。
人世间最欣喜的,莫过于久别重逢、亲人团聚。为了进一步加大甄别寻亲的力度,今年7月17日,上海市委深改委通过了加强和改进上海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8月,针对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身份查询工作,市救助管理部门主动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沟通协调,分批排查上海托养在大丰安置所的497名受助人员信息,并逐一核实身份信息。9月,已对302名受助人员完成了身份比对,排查出疑似身份信息42人,甄别成功率达13.9%。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