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回应群众关切才算服务到家

时间:2020-08-1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评论员

  群众关切就是问题导向。失智失能老人居家医养,是群众迫切的养老需求,也是各地社区养老服务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青岛市直面需求、直奔要害,从群众最关切处入手,从“最难啃的骨头”下手,将居家医养结合作为破题的“关键一招”,不仅把机构养老床位搬进了群众家里,更把老有所依的那份踏实送进了百姓心里。

  满足群众需求靠机制引领。完善机制就是要抓住破题的牛鼻子,解决船和桥的问题。青岛建立了新一轮养老事业改革“1+8”政策体系,为解决问题实施了一整套办法,撑起了青岛养老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通过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转型,理顺了关系、形成了合力,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部门协同、评估互认、标准统一、结果共享,明确了项目流程和服务目标;通过激活优化服务资源,让具有医养结合资质和能力的养老机构成为居家社区养老的牵头者,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平衡,推进了养老服务社会化;通过发挥行政手段的强大执行力、推动力,并把设定标准的权力交给专业评估机构,做到效率与质量兼顾。

  满足群众需求靠投入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经过战疫,养老机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急需政府出台帮扶措施,增加投资者、从业者的发展信心。青岛做出年内完成1.2万张家庭养老床位签约的规划,彰显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释放出鼓励信心的强大信号。从服务机构到家庭床位,从基础建设到设施改造,从吸引老人入住到从业人员奖励,一系列的补贴背后,是助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真金白银。

  满足群众需求靠对接精准。对得准才接得好,打得准才有力道。青岛能够走出居家医养结合的破题之路,就在于找准了瓶颈,突出体现在三个精准对接上:建立家庭养老床位长期护理保险和运营补贴的机制,让更多失能失智老人减轻了经济负担,提升了生活质量,实现了需求识别的精准对接;政府下大力气开发失能失智养老床位,精准对接企业营利需求,通过政策助力市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热情,实现了市场发展的精准对接;构建跨部门的统一评定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量化考核、动态管理,解决了政府“运动员+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实现了服务监管的精准对接。

  满足群众需求靠专业服务。服务能力决定了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能否走得远,专业化是必由之路。专业服务要靠内行,青岛引入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机构,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实行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和管理,既促进了社会化养老和市场化运作的整合,又推动了居家养老与机构医护服务的统合。专业服务关键在人,在下一步工作中,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制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计划,挖掘培训资源,强化激励机制,留住人、用好人。

  问题解决好,群众才叫好。青岛市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补齐了失能失智老人居家社区养老这“最短的一块板”,努力在政策性扶持和社会化运作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让老人更有尊严、让投入更有效率、让企业更有收益、让市场更有活力,破一题、活全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1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