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为老服务”成为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北京市朝阳区在劲松街道等9个街乡试点建立“区域养老联合体”,以行政辖区为单位,将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医疗服务机构、各类商户、公共服务商等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立足社区、辐射居家的养老服务合力。
“联合体”带来参与式
促动各方集思广益解难题
“叔叔、阿姨们,请帮忙把掉在黄豆中的绿豆捡出来,好不好?”在位于劲松八区的劲松老年家园内,工作人员正分组带着老人们做捡豆子、手指操等游戏。
据老年家园负责人张玉介绍,如今,老年家园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养老服务机构存在,而是成了劲松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中的一个单位,除了服务好入住老人,还承担着辐射与拓展周边社区老人居家养老的功能。在劲松街道,每个养老服务单元都被整合为“区域养老联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劲松街道的社区多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末,区域内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养老资源缺口大。”劲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盖春燕告诉记者,为了拓展为老服务范围,街道充分整合、协同现有的养老、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其他社区便民服务资源。“目前,在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个养老服务机构、6个养老服务驿站、多家医疗服务机构,共同形成了医养康相结合、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1+2+6+N’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涉老服务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式治理,“区域养老联合体”定期由劲松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参与各方共同讨论为老服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共同商讨下一步服务计划,实施末端统筹。
“联合体”催生新力量
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大融合
前不久,家住劲松街道劲西社区的85岁独居老人刘大妈准备下楼购物,却怎么也打不开自家大门!老人急得团团转时,想到了社区里的“老党员维修队”,她赶忙打开窗户求助。维修队的几名队员立刻带上工具、戴好口罩上门帮忙,不一会儿就修好了门锁。刘大妈激动得连连拱手:“太谢谢你们了,帮了我大忙。”
“老党员维修队”是劲西社区的草根社会组织,这支队伍是被劲松街道“双中心”培育起来的,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是它成立的初心。
2018年,劲松街道同步建设“双中心”,即“共产党员+”促进中心和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中心,将其打造成了区域化党建、社会治理和为老服务的重要阵地。作为劲松街道“区域养老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中心”一方面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党建品牌带动效应,定期组织党员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心理慰藉、艺术分享等服务;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培育了一批像“老党员维修队”这样的社区草根组织,建立健全社区为老志愿服务队伍。
劲松街道“双中心”还定期与劲松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等“区域养老联合体”成员单位合作,联合开展养老公益大集,整合第三方为老服务商和居家低龄党员志愿者,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中医保健、健康咨询、中医把脉、义务理发等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同时,为老人开展居家养老风险防控小课堂、照护培训指导小课堂和居家养老服务推介活动等。养老公益大集搭起爱心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的大融合。
“联合体”强化统筹性
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刚吃过早餐,家住劲松北社区的罗春生老人就哼着小曲去公园遛弯了。罗大妈所去的这个“公园”,其实是劲松北社区内的一块小花园。2018年7月,劲松街道引入社会力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围绕公共空间、智能化、服务业态、社区文化、室内适老化改造等5大类30余项作业实施改造。
在罗大妈眼里,改造完的小花园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小花园拥挤、杂乱,经过设计师的一番巧手改造,变得特别开阔。”如今,花园里还增加了很多“适老化”元素,休闲座椅旁添置了助力器,乒乓球台上空搭建了遮阳罩……让罗大妈等居民最为满意的是,绕着花园边际建造的一圈橘色步行道,踏上去柔软、舒适,绕行几圈下来也不会有疲劳感。
“我们在建设‘区域养老联合体’的过程中,发现老旧社区普遍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生活便利性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的公共空间和老人的居住环境缺少‘适老化’元素,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盖春燕说,启动适老化改造项目以后,社区里的老年人得到了更为人性化、更为全面优质的服务,也促进了“区域养老联合体”工作的整体推进。
“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第一导向。在‘区域养老联合体’的统筹协调下,街道和项目团队通过入户访谈、现场调研、组织座谈、召开评审会等方式确定改造方向和重点,先后组织了数十场居民调研访谈,调研人数达2380人。前期调研结束后,项目组又根据需求导向细化设计实施方案。在劲松北社区党委的组织下,分小区、分楼院、分人群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精准定位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让居民一起商量着办’。”劲松北社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老年宜居环境的打造,不仅针对街道、自行车棚、小花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区域,还包括老年居民家中的适老化改造。78岁的蔡琴英去年因腰部疾病住院,回家以后行动不便。社区和项目组根据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老化改造方案,在入门处定制了换鞋凳,在洗手间安装了感应灯和洗浴座椅等。“我和老伴儿在劲松北社区居住30多年了,见证了社区的每一个改变。现在,我就盼着腰病早点儿康复,也为社区出一份力。”
“养老是一个需要温度和态度的行业。朝阳区在劲松街道、大屯街道、潘家园街道等9个街乡推进‘区域养老联合体’建设,是对养老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探索,是提升街乡资源统筹和服务衔接能力的一次尝试。目前,有5个街乡已率先形成‘政府统筹、专业支撑、智能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医疗机构、服务商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街乡‘区域养老联合体’建设,计划到2022年实现街乡覆盖率80%。”朝阳区民政局副局长武宁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