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二百名江苏孤弃儿童幸福成长记
本报记者 冯 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孤弃儿童更应拥有灿烂的明天。
从养大到养好,从重硬件建设到重服务管理,从自己办院到开门办院……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孤弃儿童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果,9200名孤弃儿童的生活、治疗、教育、康复质量得到大幅度增强,省内儿童福利机构在满足院内供养的同时,让儿童、专业力量走出去,让社会需求、资源走进来,共同推进江苏儿童福利进入普惠时代。
院内孩子养“成人”
早晨8点30分,花儿开始了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一整天的工作。下午4点下班回到自己60平方米的廉租房休息,有时候出去跟同学、朋友、同事聚聚会,有时候帮着福利院的儿童写一些涉外信件或继续跟孩子们玩耍。
这就是花儿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很充实,也很幸福。
25年前,3岁的花儿来到儿童福利院生活,虽然肢体健康,但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滞。9岁,社区小学因为她智力不达标不肯收她。“一定要让她上学去,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无锡市儿童福利院院长陈国梅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方面通过“开小灶”为她补课做好入学准备,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说服校长、班主任收下她。
终于,花儿11岁的时候,走进了一年级的教室。上学以后,福利院保育员风雨无阻地接送,晚间一对一作业辅导。花儿虽然学东西慢一些,但是她学得很努力,愣是凭着那股子“憨劲”,在她19岁的时候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考上了技术学院,并顺利取得了大专学历。
但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大专是不够的。为此,福利院又通过慈善组织对接爱心资源,让她获得了三次赴澳洲学习语言和职业技能的机会。现在的花儿阳光、自信,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口语流畅,取得了高级育婴师证、按摩师证,还考了教师资格证,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住房。
“在择业时,我第一时间就想要回报养育过我的大家庭,帮助还没有长大的弟弟妹妹。我能给他们按摩,还会教他们英语。”花儿虽然选择了继续留在福利院,但她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能够独立,并且回馈社会。
在陈国梅眼中,“养大一个孩子不难,难的是养成一个孩子,使他们回归社会。”无锡市儿童福利院200多名孤弃儿童,全部都有残疾。怎么让这些孩子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能够让孩子融入社会,福利院对入院的每个孤弃儿童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康复成长计划。
“我们不想看到这些孤弃儿童成年后只能到社会福利院继续供养。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有所获得、有所作为,都能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陈国梅表示,院里以前10多名不具备收养条件的孤弃儿童因为养成教育康复计划达到收养标准被收养。其中脑瘫患儿以前收养率是零,现在已经有2个孩子被收养。“我们养的都是可爱的孩子,而不是可怜的孩子。”
“江苏省是最先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省份,省内福利院儿童抚养水平已由养大向‘养治康教’全面提升。”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小华表示。
院外孩子进“大门”
在徐州市上小学二年级的小雨,上课认真听讲,课间和同学互动、一起游戏,还交到了好朋友。
9岁上二年级,生活学习正常,对于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家长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
“2可以分成1和1”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算数,老师教了很多遍,用玩具、用糖,用小雨感兴趣的一切物品来演示、讲解。一周后孩子终于可以理解了,现在回忆起来,小雨妈妈还是印象深刻,百感交集。
从3岁发现小雨患自闭症开始,小雨的家庭就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中,特别是小雨妈妈,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自己对孩子不够关心才导致小雨患自闭症。
他们先到残联申请康复救助,又了解到徐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禾润儿童康复幼教中心有专业的康复、特殊教育人员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教育,而且政府对全市0-6岁患病儿童每人每年补贴1.4万元的康复服务费用。
2015年,4岁的小雨开始在徐州儿童福利院进行康复训练。一间卡拉OK厅、一个游泳池,一些积木、一架秋千、一间模拟超市、厨房、咖啡厅等,每个功能室、每个玩具都是对认知、语言、社交能力、运动、思维注意力的专业化康复训练。康复中心不仅注重儿童康复,更重视家庭支持。针对家长开展多次讲座培训,从自闭症的成因、表现到正确的康复理念、家庭干预方法等多方面培训,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减轻家长心理压力。
2018年9月,小雨正式进入普通小学进行融合教育,两年的小学生活,小雨整体表现都不错,康复中心的老师也一直对小雨和妈妈进行关注和指导。
在江苏,像徐州儿童福利院这样发挥福利院专业性,敞开大门办院的越来越多。王小华表示:“目前全省孤弃儿童的数量呈减少的态势,这就要求儿童福利机构转变工作理念,把服务对象由院内集中养育的孤弃儿童向院外的散居孤儿和其他困境儿童延伸,服务范围从城区向辖区拓展。有条件的福利机构可把临时照料、康复指导、特殊教育等服务向全社会有需求的家庭开放,促进儿童福利机构的良性发展。”
院内、院外资源对接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的时候,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早已踏上了为孩子寻找寄养家庭的路程。
去年,盐城市儿童福利院的兰兰,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兰兰的亲生母亲是个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者。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家庭住址,也不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2013年1月6日,兰兰一出生就被送到盐城市儿童福利院,而她的母亲则由救助机构寄养在医院。
孩子健康美丽,但因为母亲患病,兰兰一直被福利院代养。转眼,兰兰该上幼儿园了,福利院为她联系了院外学校,并每天接送她上下学。兰兰性格开朗活泼,可是上学后保育员阿姨发现她开始出现了小小的叛逆,回家时会有抵触情绪,小朋友之间互动也少了,这可急坏了福利院的保育员,“我们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只是有的时候会说要爸爸妈妈。我们也问了学校,认为孩子应该是看到正常孩子的家庭状态,想有个家。”
可兰兰的母亲精神一直不好,身份查找不到,孩子没法落户寻亲,福利院没有资格帮兰兰寻找收养家庭。
福利院在更多关心兰兰的同时,开始与检察院沟通交涉,委托扬州五台山医院司法鉴定所对兰兰母亲进行了有无精神障碍及民事行为能力司法鉴定,并起诉到人民法院,最终作出兰兰母亲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解决了社会收养难题。
兰兰现在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她,她也喜欢新爸妈。在他们接触适应的过程中,福利院的保育员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多。
这也成为盐城市儿童福利院依法申诉剥夺儿童抚养权的第一个案例。
“福利院工作人员少,抚养孩子多,从儿童利益最大化方面考虑,我们还积极组织多种志愿服务队,让他们来福利院服务,也让他们与保育员一起带孩子们出去购物、旅游。同时,我们还选了市里6个社区建立了‘心之家’成长驿站,帮助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盐城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颜艳说。
联合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阜宁高等师范学校的专业教育团队,定期为孤困儿童提供学业辅导;联合盐城卫生技术职业学院,每周三为孩子们开展康复训练和亲情陪护;联合盐城市妇保院,为每位“心之家”儿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制订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联合心灵花园心理咨询站团队每周五为孤困儿童免费开展心理疏导;联合盐城市小荷花舞蹈艺术中心、桥艺术、大学生志愿者和乐博琴行的老师为孤困儿童教授艺术课程等。
50多个单位、600多名注册志愿者、5000多名爱心人士,为200多人次孤儿、300多人次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丰富的活动让孤困儿童放飞心情、学会感恩,也让志愿者们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领会到生命的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