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上海闵行创新大城养老机制

时间:2019-11-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人口老龄化严峻!

  高龄化告急!

  截至2018年底,老年人口34.9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0.69%。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6万,占老年人口的16.1%。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39万,占比33.8%,养老压力持续增大。

  如何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

  作为全国42个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闵行区率先在上海成立区级“养老机构管理中心”;打破“围墙”,机构养老服务辐射社区;建成上海首家公建民营专业认知症照护机构;探索农村地区“三助”养老模式……作为曾经的城郊结合部,如今的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其养老服务供给上有哪些“闵行创造”呢?

  创新设计,“大养老”体制机制破冰

  2014年6月数据显示,入院养老需求攀升,闵行区原社会福利院680张床位全部爆满。1400多名老人等候入住,不采取超常措施增加养老床位供给,这1400名老人依序全部入住则至少需要20多年!

  如何解决这些棘手难题?闵行区委、区政府决定进行机构调整,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在顶层设计上,闵行区率先推出一项规划和一个计划——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31块养老机构用地,到2020年可新增养老床位13600张。

  “蓝图”一经确定,区委、区政府全力以赴行动起来。

  他们将“保基本”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保基本养老床位建设任务数7858张。

  承诺就是军令状!

  对超额完成“保基本”养老床位任务的镇,区财政对每张超额床位奖励4万元;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镇,分别按照一张床位55万元、82万元的标准向区级财政上缴统筹建设资金。

  奖惩分明,形势大变:全区建成“保基本”养老床位5681张,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成8600张以上。

  “管好政府该管的,放开社会能做的”正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成果。为了强化对养老机构服务管理,2017年6月闵行区成立了“养老机构管理中心”,区民政局局长蔡怿晖说,这样厘清了区养老机构管理中心和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的职能。

  区养老机构管理中心负责“9073”中的“3”,即负责机构养老设施建设、运营、监管等统筹管理;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负责“90”和“7”,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和监管。

  与此同时,闵行区推进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出台《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委托运营管理办法》,实行区、镇两级公办养老机构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分离,撤销区社会福利院事业单位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第三方运营。开展委托运营,建立全区基本一致的“保基本”养老机构运营模式。6家公办养老机构试水。

  截至今年6月底,启动14个地块项目建设;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60家,建成养老床位13397张,预计到年底全区将建成养老床位14200张以上。

  对接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如火如荼。2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7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91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个农村睦邻点、86个邻里中心为老服务点、55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全部建成,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覆盖全部街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已达11.77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每千人40平方米的建设指标。

  “嵌入式养老”在社区广泛铺开,养老机构压力开始化解。2018年底,全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累计达2.6万人,占到全区户籍老年人口的7.5%。

  能否将那些运营良好的养老院大门打开,让社区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就近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2018年11月开始推进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广古美路街道“破围墙、增功能”机构养老服务辐射社区经验,全区“9073”养老资源融通、围墙打通、服务贯通、信息联通。自此,养老机构向社区老人开放助餐、助浴、助洁、日托、短期托养5项基本服务,居家护理、照护培训、辅具租赁、康复保健4项拓展服务;社区为机构提供医疗、志愿、精神慰藉、文体共享4项支持服务。

  “今年,闵行区20家养老机构先行打开‘围墙’,把机构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辐射到居家。”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袁月堂说,此举打造了多层次、开放式、枢纽型的养老服务融合平台,促进了机构、社区和邻里、家庭相融合。

  如何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梅陇镇永联村探索农民用房转为养老设施新模式,充分利用农民闲置用房、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用房,通过回租、回购的方式,开展适老化改造等,打造出农村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永联村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就是一个鲜活案例——采取老人生活自助、邻里互助、政府资助“三助”模式,村委会开办,民营医院运营,服务收费优惠,该村及周边老年人得到24小时生活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亲情。闵行区接着又推广吴介巷“三助”养老模式,在浦江镇革新村、东风村,梅陇镇许泾村新改造了3个项目。

  在梅陇镇许泾村“村民会所”旁,今年10月增加了一处新地标——“田园许泾”。

  它犹如花园一般,白墙青瓦、奇石绿树,错落有致,附近有农田保护区,河水潺潺流过,优雅清新。园内深处是刚建成的“许泾村长者之家”,上下两层楼,“四套房子全是村民用房,由村级组织统一回租、装修,连成一排建成养老服务设施。内设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老年助餐等,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运营,还将嵌入村卫生室。”许泾村党总支书记蔡纪明说,本村老人收费每月2800元,非本村老人收费有所增加。许泾村老人已有十余位办理登记。

  多元供给,激发养老服务业活力

  今年3月,闵行区的继王敬老院从千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闵行区第一家荣获区长质量奖(银奖)的养老机构。5月,上海市首家公建民营专业认知症照护机构——闵行区北桥福利院开业。如今,现已执业的55家养老机构中,公办机构10家,养老床位3207张,占比25.3%;公建民营机构23家,养老床位5139张,占比40.6%;民建民营机构22家,养老床位4327张,占比34.1%。各类机构不拘一格,蓬勃发展。

  如何监管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闵行区突出了一个“严”字。

  对照115项指标,区民政局逐项检查、整改,开展养老机构等级测评,使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闵行区位列上海市养老服务质量测评第三名。

  为了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养老护理员队伍,闵行区率先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体球网建立闵行区保基本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薪酬合理增长机制的指导意见》健全了薪酬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则明确了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稳定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数据显示,全区4260名养老护理员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2762人,占64.83%。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成为上海市开放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专班招生最多的区,为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储备了人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闵行区60项改革顺利推进,在全市率先突破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填补了多项政策空白。今年第四季度,闵行区全面启动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蔡怿晖表示,闵行区要在梯度化养老保障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让每一位老年人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