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回望2019·云南篇:谱写云岭大地民生保障新篇章

时间:2019-12-2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2019年,云南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进展。

  全省民政系统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3名同志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同志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李春萍被民政部授予“孺子牛奖”。在第二十次全省民政会议上,60个先进集体、11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正是这样一批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引领着全省民政人在云岭大地上,高高举起“民生”大旗,谱写出民生保障新篇章。

  2019年,云南省民政系统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服务,及时有力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基本民生保障坚强有力

  脱贫攻坚兜底职责有效履行。出台《体球网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保障性扶贫,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纳入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综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救助“百日行动”,全面检查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有150.17万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有3.7万人。重点支持属于国家“三区三州”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别达2.48亿元和5.02亿元。动员和引导省级89个社会组织,投入资金3.2亿元参与脱贫攻坚,16万贫困人口受益。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改善。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体球网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在农村低保对象认定上进行突破和细化,推进全省农村低保工作的健康发展。截至11月,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98.25万人,从7月起,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不低于610元每人每月、4200每人每年;从7月起,城市、农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指导标准统一提高到732元每人每月,较2018年底提高10.08%;截至9月,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4.17亿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3.98万人次;5月至9月,累计发放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价格临时补贴20628.38万元,惠及1241.73万人次;省级专项安排3亿元资金支持各地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截至11月,134个县(市、区,含5个经济开发区)共配备人员18401人。

  儿童关爱保护制度不断健全。全面构建省、州、县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安排1320万元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440个儿童之家建设,截至11月底,共建成儿童之家4344个。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签订《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福利主任实现全覆盖。2.2 万名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 1274 元、1974元,较2018年底提高18.6%、11.3%。

  残疾人“两补”制度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43亿元,惠及87.38万残疾人。

  救助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政策保障,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救助管理站8个。截至11月,全省共救助各类人员25945人次。

  今年11月底统计,全省累计销售福利彩票69.75亿元,筹集公益金21.66亿元,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本社会服务优质高效

  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被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下达中央和省级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3亿元,新建、消防安全改造、提质改造养老服务项目695个。截至11月,养老总床位达1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3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37.5%、14.6%。“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到11月止,接入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家政服务公司634家,为2131家机构生成床位二维码95512张,25841张床位已添加入住老人信息,向社会提供养老机构在线查询和预约服务。试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分级照护和照护质量评价标准,社会参与、功能齐全、服务多样、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和省级共安排资金1.9亿元,资助312个殡葬基础设施新建和升级改造。殡葬信息化系统平台正式运行,完成本地化技术改造80项,全省殡仪馆、公墓通过系统办理业务,基本实现殡葬服务监管常态化、服务机构经营管理规范化、便民惠民服务多元化目标,其功能开发、上线率、实用性在全国领先。科学合理划定调整火葬区,覆盖全省总人口的76.34%,国土面积的59.03%。摸排统计违法违规硬化大墓273695座、活人墓165853座;10座私建“住宅式”墓地得到有效治理。实施惠民殡葬、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的县(市、区)分别达86.82%、63.57%,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31.03%,绿色殡葬、文明低碳祭扫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婚姻登记规范有序。完成全省婚姻登记 802.7万条历史数据补录。结合边疆地区特点,指导各地依法开展婚姻登记服务。

  此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5个领域的专项治理已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至2020年底,重点破解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建设,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和多个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民政服务进一步便民利民。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全面加强。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结构性岗位补贴长效机制,稳妥做好全省村(社区)“两委”延迟换届期间有关工作。完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镇、村申报,有序推进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下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指导意见,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和县级备案制度。印发《云南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指导标准(试行)》,推进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下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120万元,农村社区试点补助资金830万元,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和生活补助经费12352.9万元。

  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强化。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全面推开,深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坚决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不断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截至11月,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3411个。

  昭通市 三个聚焦定航向 抢抓机遇提质量

  昭通是云南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624万总人口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6万人,有特困供养人员20491人。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通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进行集中供养动员,既保证他们的养老需求,又把劳动力解放出来,促进自主脱贫。

  昭通市抓住全省大幅度提高照料护理补贴的重大机遇,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相继新建50余所敬老院;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完善配套设施,养老床位从2019年6月底的4407张迅速增加至8707张。

  按照市委“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坚持精准、统筹、务实,做到思想认同、工作认同、情感认同”的“133”工作思路,依托全市现有民政干部和专职工作人员2329人,分别挂片到全市1343个村(居)委会,下沉到第一线,全面深入开展动员,全市养老机构集中供养人员从5月份的2070人增加到415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3100人),增速和净增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每年新增护理补贴2000余万元,释放劳动力3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

  同时,按照“人性化管理、娱乐化生活、个性化服务、差异化保障、零事故运行”的要求,推进15所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养老机构剩余床位低收费向高龄、失能失智等社会老人开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让特困失能、失智、高龄、失独老人拥抱幸福晚年。

  楚雄州 以“5+4”工作模式 推动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

  楚雄州坚持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关系民生的大事,强化五个保障,抓实四项措施,打通民生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化五个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民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由三级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州、县、乡三级民政工作领导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体球网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及20余个配套文件。强化机构保障,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健全完善工作规章、岗位职责、办事指南、服务承诺。强化经费保障,按照户籍人口每人不低于1元的标准预算乡镇民政工作经费。强化人员保障,在为乡镇足额配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的基础上,采取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新增164名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为1101个村(社区)配备民政事务员1162人。

  抓实四项措施。抓实“四级”干部培训,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民政上岗培训、定期轮训制度;将民政工作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每年培训不少于1期。抓实“五个”公开公示,在每个乡镇、村(社区)设置民生保障政策公示专栏、民生举报信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实时公开民政民生政策、资金项目、享受对象、发放明细、运行流程,覆盖县、乡、村、户、个人五个层级。抓实“两级”检查监督,实行州县两级民政部门班子成员包联乡镇责任制。抓实“五大”机制创新。以深化殡葬改革“破瓶颈”、提升养老质量“树标杆”、深化村(社区)治理“新工程”“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和“脱贫攻坚精准救助行动”五大基层民政工作机制创新为抓手,形成“4+3”殡葬改革模式、“12345”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明确三抓三到位”的社会救助工作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玉溪市 殡葬改革实现“五个100%”

  玉溪市把殡葬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破题之举,高位统筹,着力开展公益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法治殡葬、绿色殡葬、人文殡葬为重点的六项殡葬改革工作。自2013年实施殡葬改革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殡葬改革资金超过11亿元,共建成9个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70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全市共节约土地10万余平方米,补助殡葬惠民资金1.73亿元,为群众节省丧葬开支8亿多元,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殡葬改革红利。2017年8月,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在玉溪市召开,“玉溪殡改经验”在全国推广;2017年11月,玉溪市被列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8年3月1日起,全市实现辖区100%为火化区,火化区火化率100%,火化后骨灰100%进公墓安葬,工程、项目迁坟100%迁移到公墓安置,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100%覆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五个100%”。2019年11月,玉溪市殡葬改革工作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

  迪庆州 率先推广“社银一体化”县级集中统发

  迪庆州由于受人员力量、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城乡低保资金一直以来都是按季度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且容易受人员变动或信息对接等因素影响,出现延迟发放的情况。

  迪庆州民政局心系低保对象的柴米油盐,为破解这一难题、助力脱贫攻坚,积极主动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衔接,合力攻坚克难,自2019年3月开始,在全省率先推广城乡低保资金通过“社银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县级集中按月统发。县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只需从城乡救助信息系统中提取低保数据,并将数据推送到“社银一体化管理系统”中,最后轻按回车键资金就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此项举措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程序、简化环节、提高了发放效率,确保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极大地减轻了基层民政人员工作量。

  迪庆州的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已有13个州(市)下辖74个县(市、区)使用“社银一体化系统”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3.12亿元,救助571.2万户次家庭(共计1004.09万人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2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