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时间抢回来 损失补回来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复工复产掠影

时间:2020-04-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卢 芳 通讯员 施绍根 赵才军 杨 旭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各地都在面临的一个考验。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在严防疫情反弹的前提下,采用各自的方式方法开展稳妥有序的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枝特区 安置点“扶贫工厂”机器转出新希望

  连日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工厂”机器轰鸣,安置点开始热闹起来。

  为满足“扶贫工厂”的生产需要,落别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提前通过微信朋友圈、小喇叭、宣传展板等方式,宣传就业政策,让户户有事做、户户有收入。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积极协调下,位于落别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凯丽达服饰有限公司3月10日正式复工,开启了多条生产线,30多名员工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扶贫工厂”接到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复工以来,公司有序组织员工返岗作业,开启赶货模式。“一方面通过政策补助,每名员工每个月有400元的稳岗补助;另一方面公司给员工购买保险,给员工吃下‘定心丸’,让他们能够稳定地在这里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落别乡合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布依特色染织刺绣车间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刺绣工王妹霞看到社区就业宣传后,决定留下来“试一试”。刺绣车间里,独具特色的布依手工艺品制作让她忙个不停:“因为疫情,今年我没有出去打工,浙江学到的手艺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工资收入也和浙江是一样的。”

  在聚福新苑“扶贫工厂”,55名员工飞针走线,裁剪、平车、包边、剪线、包装……不一会儿,一个个一次性口罩成功制成。据介绍,聚福新苑安置点是六枝特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搬迁群众5456名。“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在这里工作按件计算,多劳多得,平均每天收入有200元,和外面差不多。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很满意这份工作。”聚福新苑搬迁群众杨合说留下来是“正确的选择”。

  目前,六枝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5个“扶贫工厂”已经陆续复工复产,可提供1500个就近就业岗位。各工厂根据订单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货,保证搬迁群众有业可就,稳得住、能致富。

  安顺市 保搬迁群众上岗更保其岗上无忧

  彩虹社区是安顺市西秀区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实施搬迁1295户、6088人。2月中旬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彩虹社区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小组,敦促社区各扶贫车间于2月20日开始复工复产,陆续解决了社区70人就业。

  针对彩虹社区搬迁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的问题,彩虹社区召开了就业推荐座谈会,协调多部门参与,一一对接群众的就业难题,也向群众推荐了较为适合的就业岗位。同时,彩虹社区成立了由社区16名工作人员组建的排查组,为解决社区群众就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持续利用社区就业推荐微信群及大屏幕推送岗位信息的基础上,走访楼栋干部、楼栋长,对劳动力零就业的家庭进行人盯人模式推荐就业岗位,送岗上门,送劳动力到企业应聘。依托街道办事处协调周边企业,尽量提供保洁、绿化、保安等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的岗位。同时,继续依托社区各扶贫车间强化吸收社区劳动力,加快推进合作社运转,为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截至目前,社区内摸排出的1683名劳动力中已有1200人成功就业。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同康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同样按下了“启动键”,搬迁群众纷纷返岗复工,加强了生产力度。启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塑车间内,一排排机器正在运转,工人们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戴着口罩正在将生产出的塑料配件进行分离。

  “机器24小时不能停,工人按照倒班制上班,白班每天80元,晚班每天90元,一般情况下熟练工每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

  “现在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业,不但工作稳定,能够照顾家庭,还学会了一门生产技能,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自2月24日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返岗、新招人数近百人。“当前,我们还在与街道办事处对接招工事宜,公司流水线全部开启的话,将提供150人左右的稳定就业岗位。”公司副总经理姜润林说,目前一条流水线每天能够生产2000副左右的耳机,人员配齐,流水线全部开启后,产量每天至少能够翻上一番。

  由于疫情,学校还没有复课,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启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还在车间内设置了儿童托管室,并购买了儿童板凳和书桌。员工工作期间,可以把孩子带到车间,社区将安排专人照看,让搬迁群众安安心心工作。

  “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两个娃娃在家门口就学,不仅方便顾家顾孩子,收入也越来越稳定。”去年从花江镇哨上村搬迁来的申顺敏提起如今的生活,脸上满是笑意。

  盘州市 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

  因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被“困”在家的陈海燕想外出打工却苦于出不去门,社区协调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让她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这让陈海燕喜出望外。

  招聘会上,盘州市红果镇金秋安置点的搬迁群众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序进场参加招聘。“我今天来,就是想找一份电子厂的工作。虽然我年纪大了点,但还是想打点工、挣点钱,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后,陈海燕与一家电子企业达成了用工意向。

  3月19日-20日,盘州市分别在红果县城安置点、两河新区安置点、思源安置点、盘南产业园区安置点、盘北开发区安置点举行了5场招聘会,定向为这5个搬迁安置点的群众提供就业服务。为期两天的招聘会共有10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7万余个岗位供搬迁群众选择,岗位多为适合搬迁群众就业的操作工、服务人员等,除了家门口,主要就业地为贵州、广东、浙江等地。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所有人的生活正在逐步回归正常。不论是家门口就业,还是外出打工,今天看着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成功重启,再回顾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作为社区工作者从疫情防控到启动复工复产,我们全程参与全情投入,这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一位基层社区工作者这样说道。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