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岁末年初,一线民政人

时间:2020-01-0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为孩子们编织动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 铭 通讯员 赵金聚

  2020年的第一天,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龙环早早来到了办公室。不同于往年,今天他的工作排得很满:上午的主题是 “家”与“孩子”;下午的重点是准备长沙市两会的政协提案内容。他对记者说,2020年奋斗的好心情就应该从实干、坚守、担当开始。在2019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他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对于院里400多名孩子来说,2019年有一件大喜事:5月30日,位于雨花区石马铺的长沙市首家儿童福利院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数百位孤弃儿童、困境儿童等孩子的新家。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8亩,建筑面积约4.1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总投资达3.38亿元,预计2020年底建成,2021年6月投入使用。

  上午9点半,得知龙环与记者刚从新院建设现场回来,来院里领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的马运雄、颜浩赶紧围了上来。他俩主动向记者介绍,自己是福利院的“女婿”,都在餐饮店工作,今天将搬进“龙爸爸”为他们申请的廉租房,“有了家庭、住所,以后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孤残青年走入家庭、融入社会是他们最好的归宿。”2018年,作为长沙市政协委员的龙环,提交了为孤残青年争取廉租房的提案,一次性获得15套,并成功申请减免公租房租金与物业管理费。福利院孤残青年根据需求提出申请条件,院里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配,让他们获得家庭的幸福。

  孙午、王超是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也是此次入住廉租房的对象,更是福利院自立自信自强的模范。

  双腿残疾的孙午是个女孩子,在福利院的培养下她考取了钢琴十级,2018年6月24日还在长沙音乐厅举办了“让爱传出去——孙午钢琴音乐会”。她的新年愿望是“继续用双手弹出更多好听的音乐,传递出社会的温暖”。

  王超在院内就业,给孩子们理发,他的新年愿望是与女朋友走进婚姻殿堂,把接受到的爱心传递给未来的孩子。

  司樱丽丽(笔名)很含蓄,说第二部小说快成稿了,她还想写更多的作品。就在2018年1月,身患脑瘫的她用一只手敲击出了近16万字的玄幻小说《转世轮回之命运枷锁》,由爱心人士资助出版发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龙环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奋斗,坚持为孩子们一生打好基础的理念,努力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老年家园欢声笑语

本报记者 胡 群

  “新年到,新年好,老年家园真热闹,奶奶穿新衣,爷爷戴新帽,敲锣打鼓不放炮,见面就说新年好……”2019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龙振养老三里屯老年家园时,正赶上那里举办迎新联欢会。窗外寒风凛冽,但屋内老人们幸福的面庞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既有动听的歌声,又有有趣的魔术,具有民俗特色的扭秧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老人们看得开心,笑得合不拢嘴。

  龙振养老的党支部书记、院长丁立娟一直没闲着。怕老人坐久了不舒服,她拿来靠垫;怕老人渴了,她跟工作人员一趟趟端茶倒水;怕互动环节老人害羞,她积极调动老人情绪。丁立娟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会在重大节日和重要节气举办此类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演出尾声时,全体工作人员给老人们准备了惊喜。“祝您生日快乐……”随着歌声响起,执行院长孙凯推来了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他们要为全院老人过一个集体生日。摆蛋糕、吹蜡烛、许愿、切蛋糕,工作人员纷纷为老人们送上新年祝福,老人们乐享着这幸福时刻。

  王奶奶拉着记者说:“我以前住老楼,没有电梯,下楼时腿不得劲。现在住这儿可好了,不但有人照顾,而且下楼散步也特别方便。日子过得开心,孩子们也能安心生活和工作。”聊到兴起,奶奶说她爱好唱歌,还即兴为大家演唱了一曲《打靶归来》,那气势丝毫不像是一位80岁的老人。

  丁立娟介绍,他们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每天拟定一位老人当值,工作人员帮助当值老人带领老人们一起开展活动。“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我的生活我做主’,充分发挥老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我家”孩子都是好样的

本报记者 赵晓明

  2019年的岁末,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通州区社会福利院,31名孤弃儿童在这里生活、学习,享受他们的欢乐。

  康复训练让孩子们情况好起来

  下午,进入二楼康复室,红蓝相间的超厚地垫上,康复师卢兵正在给脑瘫患儿小飞(化名)做康复训练。

  “小飞的肌张力高,四肢有点僵直。”卢兵说,由于肌张力高,小飞平时手臂、腿都伸不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岁多的孩子,现在只有8个月孩子的行动能力。

  小飞对声音、光比较敏感,卢兵把发声发光的玩具放在小飞前面,让他在地上,用手推他的大腿,慢慢向前爬,锻炼他腿部肌肉;让小飞跪坐,按住小腿,训练其弯曲动作;把小飞放在滚筒上,一手扶住他,一手推动滚筒,在条件反射中锻炼他的骨盆控制……在35分钟的时间里,由于小飞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卢兵换了四五套动作,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据通州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刘嵩介绍,该院负责全区孤儿及弃婴的收治、救助、照料和送养工作。

  特殊教育中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31、32、33、34、35、36……”走进教室,一阵嘹亮的唱数声传来,十多个孩子正跟着特教老师王星元唱数。

  在备课室,王星元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安排紧凑的课程表,涵盖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律动、美术手工等常规课程。与学校教学不同的是,这张表还有饭前洗手、如厕、睡姿摆位等针对31名孤弃儿童的特殊课程,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

  王星元告诉记者,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擅长的方面不同,给他们定的目标自然也不一样。以唱数为例,对智力好点的孩子,从1唱到50。对其他孩子,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低目标。

  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很棒

  临近傍晚,儿童餐厅内飘来了一阵阵香味,孩子们开饭了。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吃饭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可这31个孩子吃饭却不是件易事。护理组组长孙立红刚推门进去,大群就喊着“妈妈”扑了过来,挂在孙立红的身上不撒手。

  孙立红告诉记者,福利院有正餐、加餐,牛奶、鸡蛋等足额足量供应。一些年龄大、轻度智力低下的孩子可以自己坐在椅子上吃饭。剩下的大多数孩子需要护工阿姨一勺勺喂饭。极个别孩子不知道饱,需要凭经验适度喂饭。

  “我家大群能吃三个肉龙,饭量一点都不小。”“我家小悦可懂事了,吃完饭就把大家的碗放到清洗间”……一边看着孩子们吃饭,孙立红一口一个“我家孩子”,向记者“显摆”孩子们的成长。

  让刘嵩高兴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福利院接收弃婴逐年减少。


为爱“证明”

本报记者 张雨点

  在2020年到来的前一天,记者走进东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这个庄严神圣的地方,见证新人们用新的人生阶段迎接新的一年。

  东城区婚姻登记处是北京市5A级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处设置了咨询台、等候室、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区、婚姻档案室、结婚宣誓厅、婚姻家庭辅导室等13个功能室。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结婚登记窗口还采取了独立设计。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李先生表示:“独立空间让我和媳妇儿有一种享受VIP服务的感觉。”

  不仅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业务办理的效率也提高了。

  在等候大厅里,前来登记的王小波和陈楠(均为化名)一脸幸福:“我们关注了‘婚智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互动了解了登记具体要求和所需材料。特意选了今天来领证,明天用新的身份开始新的一年。”

  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肖雅介绍,新人们按顺序排队提交相关材料,经前台工作人员审核确认材料无误后,就可以在自助机上取号等待办理业务。

  为了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拓展婚姻家庭服务,婚姻登记处还结合业务内容开展了婚姻法律咨询、婚姻家庭辅导、婚姻登记颁证等服务。

  在登记处的宣誓大厅内,一对新人正在大声朗读着结婚誓词:“我们自愿结为夫妻,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用宽容的心善待对方,共历人生风雨,共度幸福人生……”读罢,两位新人激动不已,深情相拥。站在一旁的特约颁证员,用摄影机记录下了这动人的时刻。“颁证宣誓,不仅倡导了文明婚俗理念,还强化了新人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颁证员告诉记者,今天有20对新人选择了颁证宣读仪式。

  虽然是2019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但婚姻登记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群众。一对70岁高龄的老人,因为结婚证上的名字与户口簿上的同音不同字,希望换领结婚证。“来之前有很多顾虑,不知道能不能办、手续复不复杂。结果,工作人员看我们年纪大,全程耐心引导,办得很顺利。”老人说着竖起了大拇指,“新时代的婚姻登记服务就是好!”


让孩子们开开心心的

本报记者 柳 旭

  2019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的气温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让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脚步。

  与室外的天寒地冻形成强烈对比,房山区儿童福利院里温暖如春,一个个红灯笼、一串串红鞭炮把三层多功能厅布置得喜气洋洋,孩子和老师们为即将开始的迎元旦文艺汇演做着准备。

  “你站这,你站这。”特教班老师李超是这次活动的总调度,刚下夜班的她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抓紧时间帮孩子们换演出服、佩戴头饰、涂红嘴唇,反复确认每个人在舞台上的位置。大家有说有笑,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李超的喜爱。

  从2012年来到儿童福利院,7年里,李超先后带过30多个孩子,有不少已经被爱心家庭领养,朝夕相处了好几年突然要分别,李超内心还是有很多不舍。

  不一会儿,演出开始了,活力四射的舞蹈、深情款款的演唱,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与喝彩。

  自己都还没找对象,却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般的关爱与温暖,这对90后的李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从帮孩子冲奶、穿衣、排便开始,从手足无措到有条不紊,李超说:“你对孩子好,孩子也知道心疼你。”

  李超所在的特教班有9个孩子,由于脑瘫、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原因,大部分身体机能较弱。午饭时间,福利院给肠胃功能不好的孩子准备了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粉,为咀嚼功能不强的孩子特制了加入肉泥和菜泥的营养粥,大家吃得特别香。

  午休时,记者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寝室里跑前跑后,一会儿帮这个脱鞋,一会儿帮那个盖被。特教班老师赵影林告诉记者,这个孩子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平时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他的自信心。

  下午是锻炼时间,在康复训练室,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老师安排了不同的训练项目,有的在跑步机上快走,有的扶着助行器慢慢走,无法自主运动的孩子也通过被动训练器进行活动,防止肌肉萎缩。有的孩子不愿意活动,老师在一旁耐心鼓励,有的孩子练出了汗,老师一边帮助擦汗一边关心地问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要想把这份工作干好,就得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房山区儿童福利院院长李重告诉记者,只要孩子的身体条件允许,逢年过节,院里的老师都会把这些孩子带回自己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