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养老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事业。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品质、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为目标,本着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理念,按照“医、养、教、学、乐、为、游”七位一体服务的原则,以打造“党建+雨湖康养”品牌为主线,全方位擦亮雨湖老年人幸福底色。
坚持方向一致、政策一脉、推进一体
雨湖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9个区直部门任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通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调度。同时,将其纳入区委“创开刺破”重点工作,作为“红润雨湖·三治同行”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实施内容。始终坚持将支部设在养老一线,精心打造“雨湖红” 特色为老服务志愿活动,全区养老机构实现了与驻区高校、体球网等优质党建资源的联动。
近年来,雨湖区因地制宜先后制定出台了《体球网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进“党建+雨湖康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10余个政策文件,在全市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同时,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改革实施细则》《敬老院星级评定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公建民营准入、实施、运营管理、退出和监管等机制,有效推动全区5所敬老院和30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实现公建民营,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雨湖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政府带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切实解决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多部门联合开展“护老行动”,全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达标率100%。同时,注重加强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组建养老机构承接、专业社工队伍提供服务、志愿者参与的养老服务队伍,先后建立13个社工站,扶持培育老年协会130余家。
注重软硬兼施、医养结合、近邻并举
雨湖区注重软件与硬件齐头并进,让养老基础更坚实。通过逐年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布局“一中心、四支点、多站点”(即1个福利中心、4个公办敬老院,及遍布全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场所,通过新建、提质改造等,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还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如利用湘潭市第二纺织厂破产改制后的闲置地块,打造了雨湖区社区老年养护和社会救助站。同时,制定完善老年协会章程、养老服务流程、养老服务承诺书等规章制度,按“一人一档”和“一月一问”要求,建立健康档案和服务档案,实时更新老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档案,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人性化开展。
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雨湖区通过启动社区全科医生签约和农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将居家养老的老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并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全力打造以医养结合模式为主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点,让小麻雀发挥了大作用、小医院管出了大健康。在窑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将运动康复、心理康复、药物指导等融入照护计划,还建立了对接大医院的绿色急救通道,老人均能享受一站式服务。
雨湖区还坚持近邻并举,让养老服务更走心。“近”即探索护理员“就近培训就近使用”模式,养老机构人员全部是先培训,再跟班实习,后持证上岗,近三年培训护理员近600人。“邻”即大力开展邻里互助, 2020年以来,全区由专业社工机构牵头打造 “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邻里互助模式,建起了老伙伴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成员多为50岁至70岁的老人,帮助高龄、空巢、失独老人解决生活难题、排解晚年孤独。目前,正在探索老年人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将服务存进“时间银行”,凭积分可兑换商品,或选择养老、家政服务。
突出产业化、智慧化、标准化
近年来,雨湖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机构连锁品牌发展,推行医疗养老到娱乐“享老”全方位发展,逐步实现养老机构到老年人用品市场开发的养老产业全链条介入。同时,运用“互联网+”理念,将智慧邻里平台与线下日间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相结合,推行留守、独居老人线上服务+实体服务试点,老人只需按下“SOS”,即可在15分钟内享受到养老服务。此外,通过一张内置生命体征仪的床垫实时监测,通过一根智能化拐杖设置老人安全范围,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化、智能化服务。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雨湖区根据城乡需求制定养老标准,在城区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站点。在农村,结合公建民营等工作实行敬老院星级评定考核,将结果直接体现在项目资金安排和有关补贴的扶持上;同时,深化了“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农村养老服务建设,打造“1公里就近、1公里延伸、零距离上门”的农村养老服务圈。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