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狠抓“民政服务质量年”建设,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砥砺奋进谱写了为民爱民新篇章。
守牢抗疫防线彰显民政担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民政系统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坚守民政阵地,兜住民生之底,动员社会力量,筑牢社区防线,全力抗击疫情。实现了全省民政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零感染,临时救助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27万人次,为49万多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放补助,选派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医护人员等驰援武汉,有力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彰显了民政担当。
扛起政治责任做好兜底保障
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行动,用活用足政策,将1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全力攻坚克难,确保新增救助补助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签署推进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实施“索玛花开”项目和“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有效促进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
用心用情用力筑牢民生底线
报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442万人、特困人员46.3万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项目化推进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出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地方标准。健全老年人高龄补贴、困难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及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将1万多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锐意改革创新推进基层治理
聚焦“变好、向善、更优”,四川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调乡1509个,合村1.8万多个,并组15万多个,综合运用“建、改、合、拆、调”方式优化社区4773个,新增社区457个。启动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在44个县(市、区)、44个乡镇(街道)、150个社区开展试点示范,实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创新提出构建“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新框架。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实现全覆盖,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持续深化。建成省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启动实施“双千工程”,完成省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两个全覆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万人培养工程”。推动慈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试点工作,以基层社会“小治”服务治蜀兴川“大治”。
着力完善机制贴心服务群众
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348个、床位3.9万张;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10项行动;成渝地区养老机构设立备案实现“一网通办”。绿色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全省户籍人口,法治、惠民、绿色、人文、阳光“五个殡葬”建设迈出新步伐;“仁孝四川·平安清明·绿色殡葬”公益宣传项目成为品牌。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人文化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有效推进,着力优化基本社会服务,提倡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聚焦“十四五”确立“583”发展架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省民政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确立了全省民政事业“583”发展架构,即建设民生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法治民政、文化民政“5个民政”,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体系、现代公益慈善体系、殡葬服务体系“8大体系”,实施民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工程、民政基层力量建设工程、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3项工程”,奋力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5个民政”
建设民生民政,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温暖度”。
建设创新民政,以改革和创新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障碍,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活力度”。
建设智慧民政,构建集约整合、纵横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智慧民政格局,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高效度”。
建设法治民政,着力建设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顺畅的依法行政运行机制、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建设文化民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民政行业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民政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美誉度”。
健全“8大体系”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系统研究“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新课题,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惠及所有儿童的关爱保护体系。
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宜居适度、条块协同、主体多元、服务优质、形态多样、温馨和谐”的社区治理形态。
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健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体系,打造枢纽型、立体型、综合型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平台,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健全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规范开展慈善信托,打造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的四川慈善品牌项目集群。
健全殡葬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殡葬、惠民殡葬、绿色殡葬、人文殡葬、阳光殡葬建设。
实施“3项工程”
实施民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工程,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建设、管理、服务,完善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引入专业化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机构的管理运营。
实施民政基层力量建设工程,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构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力量。
实施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行政人员监管能力和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等领域人员服务能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民政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