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建国、刘宏宇
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近年来率先提出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新路径。
一个软弱涣散村的蜕变
一年前,欧旦荣从镇里下到街道,担任大沥镇沥北社区第一书记。此行,他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改变沥北社区软弱涣散的局面。
沥北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经济依赖金属回收等低端产业,集体经济主要靠物业出租。经过几十年发展,经济滞后、环境恶化等弊病逐渐暴露。2018年初,警方打掉一个盗产销摩托车黑产业链,捣毁黑窝点3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0多人。这些黑窝点盘踞在当地多年,败坏风气,沥北社区因此也被定为软弱涣散村。
“社区党委班子没有发挥堡垒作用,对经济活动不关心,对散乱差甚至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指出,必须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重拳整顿软弱涣散。
“社区党委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训,提出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违法分子无处藏身,彻底铲除黑摩产业链。” 欧旦荣说,通过激发党员斗志和群众热情,强力清查,并通过加装人脸识别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强治安管理。短短几个月,毒瘤被彻底割除,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同时,沥北社区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加速淘汰落后污染产业。在湖马村,170多亩破旧的厂房正被改造成现代化工业园。沥北社区经联社社长彭小伟说:“占地10亩的地,以前租金每年仅70万元,改造后增至23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村民分红也翻了番。”
与沥北社区类似,通过区领导挂点包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等多措并举,南海全区2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被精准整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把问题消灭在基层“原点”
凤池社区古色古香,处处鲜花盛开,村内的祠堂,被改造成时尚的村史博物馆和图书馆。
凤池社区党委副书记曹锡章告诉记者,祠堂以前出租给工厂作为仓库,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党委有了新思路:要给村民们打造一个精神家园。
村内一栋现代化的“党员暖心工作室”引人注目。曹锡章说:“这处村集体资产以前是理发店,每月租金3000元。现在党委决定放弃这笔收入,把工作室建成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与阵地。”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服务,但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搞好了,反过来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大沥镇党委委员曹应均是凤池社区的老支部书记,对搞好基层治理深有体会。“要在原点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在基层,不因小问题影响发展。”
“凤池社区还注重领导班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目前已拥有50多名大学生,现任社区书记就是我们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曹应均说。
南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栩瑜说,南海的村居平均管理人口接近1.5万,非户籍人口倒挂,管理难度大,因此对“头雁书记”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南海已建立有为书记库,有干劲、有潜力的人才储备已达60余人。”
近年来,南海不断创新联系群众工作,全面构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层党建网格。“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最前沿,提升服务群众精准化程度。”黄志豪说,要将南海3000多个村居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党支部、“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党组织就在群众身边。
创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南海是广东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缩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浩说,从实践成效看,南海走在全省前列,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创建城乡融合实验区,为乡村治理探索出一条新型有效路径。
“南海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就在农村。”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庄少伟说,“南海区常住人口约300万,群众利益诉求多元。通过党建引领,加大党员和群众参与力度,改变了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
“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形成,关键在人。”黄志豪说,近年来,南海陆续推出“新时代南海家书”“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三进三查九严查”等行动,构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机制。
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已有5.2万多名党员开展户联系,联系覆盖群众281万多户次,实现联系全覆盖。林栩瑜说,南海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头雁工程”,通过实施“有为书记工程”“先锋工程”“连心工程”三项工程,形成书记带头、党员紧跟、群众支持的生动局面。
干部作风的转变,也有力带动了村风、民风的改善。2018年度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公示,南海共1448家企业上榜,同比去年增加551家,增长超过6成。
“以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构为重点,促进城乡社会融合。”黄志豪说,南海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彻底改变半城半乡面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