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西民政系统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江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新时代江西大爱民政”奋斗目标,勇担使命,积极作为,先后6次获全国荣誉表彰,在民政部综合评估中,连续被评为优秀省份,且位次逐年前移。
展望“十四五”,江西将从更高层次推进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扎实履行民政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中的历史使命。
“十三五”
民政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迎难而上、履职尽责,民政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民政保障能力跨越提升。五年来,全省民政事业费支出781.8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23.4%。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分别增长了56.7%和55.2%,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分别增长了95.8%和97%。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增长了52.5%。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实现统一,分别增长了101.6%和136.5%。特困失能、半失能、自理人员护理补贴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300元、70元。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8.6万老年人。机构养育孤儿和城乡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和950元。为6000余名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了照护和托养服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达15万人次。
民政服务水平跨越提升。五年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中央、省级专项福彩公益金和民政部、省本级福彩公益金35.6亿元,建设项目5000余个。全省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359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0225个。运营养老院1989家,床位16.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7%。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18个、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37个。建成精神卫生福利机构4所、精神障碍康复机构100个。改扩建殡仪馆88个,升级改造火化炉247台(套),建成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12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1.96 万个。176个婚姻登记机关实现了标准化。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达到75%。社会组织达到2.6万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6.5万人,登记注册志愿者达到600余万人。
民政改革创新跨越提升。五年来,着力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推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政策高位落实。创新发展“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孤弃儿童区域性养育、流浪乞讨人员区域性站内照料、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民政服务元素融入社区治理等改革品牌。
民政法规政策跨越提升。五年来,制定、修订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10件,报请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文件28件,出台部门规范性文件61件,涵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养老服务发展、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
民政治理效能跨越提升。加大民政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100余人次,厅本级开展教育培训100余期。持续推进“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并覆盖所有民政业务。
“十四五”
绘好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画卷
“十四五”期间,江西民政系统将把“作示范、勇争先”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和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成果,聚焦特殊困难群众需求,稳步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照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健全老年人福利制度,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依托江西省生态资源和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康养高地。
落实监护责任、健全服务机制、加强关爱保护,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提升改造,高质量满足孤儿养育、康复、教育、医疗需求,全面建立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鼓励收养病残儿童。
力争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上求突破,强化与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向体系化、协同化、信息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协商议事、民主决策等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深化登记管理“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法规政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实现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孵化基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善济江西脱贫攻坚”“百社解千难”等品牌的牵引力和影响力。
着力提高社会事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婚姻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婚姻登记场所标准化建设,深化婚俗改革,推动婚姻登记服务更优发展。常态化抓好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管理,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加强殡葬市场监管,着力打造智慧殡葬。
赣州市 四点发力兜牢民生底线
近五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民政局统筹做好社会救助政策与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通过加强农村低保规范管理、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兜准、兜实、兜牢城乡贫困群众“两不愁”民生底线,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脱贫攻坚,保障基本生活
城乡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450元、240元,提高至2020年的每人每月705元、470元;补助水平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290元、165元,提高至2020年的每人每月450元、325元。“十三五”期间,每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43.8万余人,累计发放低保金约82.5亿元左右。2018年初至今,全市城镇贫困群众由6.8万人减至3.5万人,全部纳入兜底保障。
聚焦特殊群体,落实各项政策
探索利用第三方力量,持续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城乡特困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600元、305元,提高至2020年的每人每月995元、615元。“十三五”期间,共救助城乡特困人员22.1万余人,累计发放城乡特困救助资金10.6亿元。全市19.96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标准统一的两项补贴政策;发动1099家包括慈善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8187万元。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群众满意度
将低保救助审批职能、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和单次3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开发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办理程序,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救助“指尖办”“掌上办”。
聚焦挂点帮扶,夯实发展基础
选优配强驻村队伍,抓实村级党建工作,筹措帮扶资金820余万元,组织实施30多个扶贫项目,农民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帮助解决交通水利、饮水安全、居家养老、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村部建起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
“十四五”时期,赣州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开展低收入人口综合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助力早日实现“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美好愿景。
吉安市 为殡葬工作夯基培土加快推进移风易俗
近五年来,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启动实施殡葬改革 “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坚定不移、持续深入、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有力推进工作,惠民殡葬实现跨越式发展。
殡葬服务供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16.08亿元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殡仪馆12家,升级改造火化炉22台,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3339处,基本实现城乡全域覆盖,所建公墓做到节地生态,依山就势,不推山、不砍树,实现见林见绿不见墓。
惠民殡葬政策有效落实。自2019年起,遗体火化率稳定在100%,较殡葬改革前提高6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遗体接运、冷藏(3日内)、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五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相关费用在殡葬服务机构直接核免结算。自启动殡葬改革以来,全市各地共投入基本殡葬服务免费资金5758万元。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实行免费入葬或只适当收取维护管理费,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殡葬需求。
散埋乱葬现象得到有力整治。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加大散埋乱葬坟墓整治,全市累计完成散埋乱葬坟墓整治19.1万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91%,乱葬岗变成了移风易俗的“示范园”和群众锻炼休闲的“人文公园”。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组织作用,建立亡故人员信息报告、遗体火化、骨灰去向跟踪管理机制,有效杜绝新的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再葬现象。
现代文明办丧新风逐步形成。深化殡葬移风易俗,制定文明节俭的丧葬礼俗规范;通过培训,让9500多名民间殡葬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从业;成立红白理事会2984个,建立拥有2.93万人的村级殡葬信息员队伍,实现村级全覆盖,并强化队伍组建、人员培训,规范制度章程、操作流程。
展望“十四五”,吉安民政部门将尽快出台《吉安市殡葬管理条例》,加快智慧殡葬建设,推动殡葬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到2025年,争取建立部门之间体球网人口死亡、骨灰去向信息的全时程交换及共享网络。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力争实现骨灰100%入葬公墓(骨灰堂)。开展安葬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垄断经营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典型示范,强化正向引导,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以上的殡葬移风易俗示范点,推动形成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抚州市 从三个层级优化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抚州市坚持养老设施数量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初步建成养老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特色”的基本格局,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美好养老生活的向往。
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全市共建有191家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率达到51.3%,基本实现从“包办包管”逐步向“有序竞争”转变。养老服务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全市共建成城镇养老服务中心215家、农村幸福之家1216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人群、提升服务品质,基本实现从注重基本服务逐步向医养娱安并重转变。立体化监管更加健全。积极推进行业、部门、媒体、群众、诚信监管并重,基本实现了从政府主导逐步向协同监管转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建成“一站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从“政府兜底”逐步向“适度普惠”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抚州市民政部门将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推进“积极养老”内涵式发展,增强社会化、多样化的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全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为老和养老服务。
创新多元服务体系
首先是支持养老机构进社区,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覆盖率,为居家服务提供支撑。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建成1家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其次是持续推动抚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再次是打造市级养老核心圈、县级为老服务中心、乡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最后是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开启“专业+标杆”特色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构建“老有所养”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家庭和谐。(本版文图由江西省民政厅提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