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文章,从小角度、小切口,聚焦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完善我们的治理体系。
进入炎夏,如何让居民出入小区更加便捷?在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社区,居民无需掏出纸质出入证,无需进行体温查验,“刷脸”便可进入小区。原来,新安装的智能门禁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并测量体温,身份相符且体温正常大门自动打开,身份不符或体温过高则会预警。这一电子出入证赢得居民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而出入证的使用是优化社区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居民健康上了一把“安全锁”。从手写版到印刷版,从一日一换到画钩“打卡”,各地乡村、小区、街道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出入证。有的备注咨询电话,便于居民联系;有的印上二维码,便于返城人员线上登记;有的设计成五颜六色,便于分类管理;有的还规定了出门次数、时长甚至减少外出的奖励办法,鼓励通过“宅生活”战胜疫情。出入证的设计理念、使用方式,折射出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
客观来看,并非所有纸质出入证都令人满意。对居民而言,凭证出入灵活性差,常常有人因为忘带出入证而“有家不能回”;对社区而言,不断换证、分别制证工作量大、管理繁琐。有的出入证不含个人信息,存在被他人借用的漏洞;有的虽印上个人照片,又会因为反复比对而降低通过效率。从这个角度看,一些社区试行的电子出入证,在保证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体现出低风险、高效率、省人力的特点。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最大力量也在基层。面对人口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提高治理效能?电子出入证给我们以启发。从电子出入证到智能语音外呼系统,从服务机器人到监控无人机,科技不仅为治病救人插上翅膀,也为社区联防联控、科学管理决策等基层治理命题提供了解答,让疫情防控事半功倍。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更聪明、更智慧,也意味着更人性、更温暖。例如,电子出入证采集居民信息,也要保护好数据安全;智能应用要服务年轻人,也别忘记教会老年人等群体;自动化设备降低人力成本,也需要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暖心互动。以管用、灵活、高效的制度措施与用心、用情、用力的社区工作作为配套,才能更好赋予科技以温度。
作为社区治理的阶段性措施,出入证虽是权宜之计,但电子出入证背后的科技赋能,将助力社区治理提档升级,为居民带来更舒心、更安心的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