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遵循规律,把握特征,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民政工作的“四个特性”,这是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深刻把握民政工作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重要认识成果。我们要全面把握“四个特性”的实质要求,不断深化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更高站位上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政工作的政治性要求我们必须用好民心标尺。体球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民政工作政治性作了生动阐释。“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深刻揭示了民政工作“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大职责的政治性。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工作,是脱贫攻坚底线制度安排,只有兜得住兜得好兜得牢,才能托住人心,才能保证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养老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基本社会服务工作,做的都是百姓的身边事、要紧事,只有细致周到、饱含温度、贴心暖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点赞。基层群众自治、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群众表达诉求、达成共识、化解矛盾、维护利益的平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这些工作做好了,社会公平正义就在基层得到彰显,老百姓的心气儿就顺了,基层社会就祥和安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就进一步夯实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政工作的政治性鲜明地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的高度审视民政工作;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要锁定民生、聚焦民心,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去。
民政工作的群众性要求我们必须站稳群众立场。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群众性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属性。体球网总书记要求民政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其中每个聚焦对象都对应一个庞大的群体。比如,婚姻、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也与不同性质的群体一一对应。民政工作桩桩件件为人民服务,是名副其实的群众工作,这就是民政工作的群众性。各级民政部门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面对老弱病残要常怀大爱之心,坚定地站在服务对象立场上考虑问题,兢兢业业谋善策出实招;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给予服务对象亲人般关心、理解和尊重。唯有如此,才能换来群众满意,得到广泛支持,民政工作的政治性才能得到更充分彰显。
民政工作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大局观念。民政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连,在不同时期担负着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民政工作的时代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过程,就是填写时代答卷、完成时代使命的过程。各级民政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要自觉把民政工作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来审视;在谋篇布局上要把民政工作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把握;在行动落实上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展开和推进;在提升质量上要坚持改革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效能。
民政工作的协同性要求我们必须善求“最大公约数”。民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对象既有全民性又有特殊性,服务需求既有基本性又有差异性,保障政策既有普惠性又有特定性,客观上要求要与各领域、各部门统筹推进、协调配合,这就是民政工作的协同性。各级民政部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在全局中谋划,在协调中推进,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其中;要锤炼与各类主体协调配合的本领,善于“左右兼顾”、长于“上通下联”、勤于“前挽后推”,拿出最佳协同方案,发挥最大协同作用;要充分发挥已有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同向共进中凝聚共识、打通环节、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聚力实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共同目标。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民政工作者在新时代为民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四个特性”,在实现精准定位的前提下,必将更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新局面。我们唯有深刻理解把握民政工作的规律性,方能在更高站位上拓宽视野、锤炼作风、提升本领,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