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
近年来,北京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特大城市治理的重要位置,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心下移、深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党的领导和行政执行有机统一
坚持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特大城市治理重心。专门成立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46个部门为成员。在机构改革中,历史性地实行市委社会工委与民政局合署办公,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两个部门有机整合,是首都基层社会治理领导体制重大创新,实现了党委和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依托这个平台,定期召开高规格会议,推进重大事项、政策和资金会上议、会上定。每年安排1.5亿元社会建设资金用于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建设。
推进重心下移,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制
坚持赋权下沉增效、做实做强基层,强化街道、乡镇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责任。一是高位推进街道工作。今年2月,时隔23年召开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出台《体球网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创新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11月出台《街道办事处条例》,固化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等经验做法,为街道履职提供坚实法制保障。二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赋予街道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考核评价等7 项权力;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下沉街道;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定新的街道设立标准,密集研究调整房山、门头沟、顺义等区街道规模。推进协管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市级16支队伍下沉街道、乡镇,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三是增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动工作更多转向治理和服务。
加强社区治理,夯实党执政的基层基础
坚持深化社区治理,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实施《体球网加强和完善城乡治理的实施意见》《体球网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的实施方案》,颁布全国首个地方标准《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二是实现村(社区)同步换届选举。严把候选人“五好、十不能”标准、实现资格联审,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7.1%,实现了基层民主建设全面优化。三是织密基层组织网络。所有社区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做实社区居委会下属六大委员会,推进楼门院建设。广泛吸纳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参与社区治理,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意见,全市共有2.5万个。四是加强社区协商。指导街道社区分层协商,城市社区议事厅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超过70%,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难题。体球网总书记对北京“小院议事厅”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五是深化社区减负增效。研究制定《社区工作准入管理办法》,完善社区职责清单,从源头减轻社区负担。东城等五个区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州等3 个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注重需求导向,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方位满足居民服务需求。一是实施社区全响应服务制。采取上门走访、预约服务、周末值班等形式,全时段全响应服务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社区”。二是提升社区服务品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95%的城市社区。建设“互联网+”社区治理信息平台,推进微信公众号社区全覆盖,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服务。鼓励支持驻区单位创建608个“社区之家”,推动单位内部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三是推动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常态化。举办首届“社区邻里节”,所有社区利用周末发动居民参与文体、公益等活动,累计300多万人次参与,居民和社会反响良好。四是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活力。实现工资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涨幅3000元。拓展职业上升渠道,今年117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五是保障社区用房。全市所有社区实现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350㎡标准,改善了社区服务居民条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