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与“政”紧密相连,民政工作始终是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为民之政”,始终是为党争取人心的工作,始终是服务于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人的工作。刚刚闭幕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向全国民政工作者发出的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号召,获得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同。大家一致认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身处政策调整关键期、深化改革攻坚期、能力提升紧迫期,民政工作者只有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才能扛起时代大任,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
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是要时刻考量站位高不高。民政无小事,民心大于天,点滴之中都包含着政治,必须把政治站位提上去,时时处处讲政治。讲政治就要讲看齐,必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中,牢记民政工作的光荣政治任务,通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热爱党拥护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讲政治就要讲信念,必须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在政策制定和工作落实中首先从政治上去认识和把握,在坚定理想、筑牢信念、锤炼党性中提高站位、开阔心胸、增强定力。讲政治就要讲规矩,必须坚持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讲政治就要讲为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困难群众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尺度。
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是要时刻考问立场稳不稳。群众性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属性,群众立场是民政工作的根本立场,找到群众的关切点,就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要以心换心。只有在思想上经常和群众“换一换座位”,才能在行动中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只有深入群众了解实需实情,才能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点赞。要多做实事。“少搞些盆景,多搞些实事”,绝大多数民政工作服务的是困难群众,干的是基础性工作,兜的是民生底线,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要考问是重名还是重实?是民心工程还是面子工程?是一诺千金还是空头支票?只有政策措施接地气,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虚心求教。施政得失、服务冷暖,群众看得最清、想得最透、反映最真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向群众拜师求学就是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放下架子、虚心求教,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首创精神,也唯有如此才能汇智聚力解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是要时刻考验执行力强不强。民政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石,考验的就是能不能把底兜住、把基础打牢,考验的就是制度执行力。要有过硬的作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要有“马上就办”的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听令不迟疑、逢难不回避、执行不打折,提高工作效率,回应群众关切。要有过硬的本领。提高执行力说到底是提高运用制度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增强八个本领,在学习和实践中战胜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要有过硬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制度执行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消除盲点漏点,与各种侵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偏、抓早抓小,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是要时刻考察发力齐不齐。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突破制约改革发展的诸多瓶颈,仅靠民政单打独斗完不成、单兵突进走不动,需要各个部门、各项政策、各界力量协同配合、组合出招。要当好参谋助手。把中央精神吃准吃透,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发展大势、紧贴当地实际,争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支持,高质量规划编制。要理顺各项政策。把各类政策理顺弄通,梳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相关政策,找到堵点和突破点,努力避免政策衔接“卡壳”,消除政策间的不协调。要深化“互联网+”。建立部门间的“牵手”和“落地”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跨部门协同落实,才能打破瓶颈,真正做到让群众“不多跑”,增强群众获得感。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让人民满意的民政事业。2019年民政的经历不凡、成绩不俗;2020年民政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让我们时刻牢记体球网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民政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民政工作的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绘制好、执行好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奋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