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赵 敏
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他们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爱。陕西省宝鸡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医院(以下简称康复医院),就是一个为“折翼天使”修复翅膀的地方。
照护一个孩子,温暖一颗心
文敏是个腼腆的孩子,患有脑性瘫痪不能独立行走,7岁时从综合福利机构转至宝鸡市儿童福利院。
看着7岁仍旧不能独立行走的文敏,医务科副科长晁金成询问康复治疗师赵敏:“孩子都这么大了,以后还能不能走路?”赵敏在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后,做出承诺:“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能让文敏走起来。”
承诺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付出。由于文敏下肢张力高,在做牵伸训练时会很疼,赵敏的手和胳膊常常被抓出一道道血印;文敏不能下蹲上厕所,赵敏在厕所里一遍一遍训练他如厕和清洁;在文敏训练休息的间隙,赵敏还要跪坐在他身旁一点一点地按摩。那一年的医院楼道里、院里马路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文敏加油、再坚持一会儿,加油!”就这样,一年后,文敏终于如愿以偿能够独立行走了。如今,文敏已经17岁了,生活能自理,走路基本没问题,并且考入陕西省自强中专推拿专业学习,当问到他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时,他说:“我要像赵敏哥哥那样给不会走路的孩子按摩做康复。”
在宝鸡市儿童福利院内,像文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全院200名孤弃儿童,残疾率达到98%左右,且过半都是中重度的脑瘫儿童,他们不仅在语言和行动上有问题,同时还并发癫痫、脑积水和心脏病等,大部分孩子需要24小时看护,根本不可能进入家庭,无法寄养或被收养。“福利院为每一名孤弃儿童制订了康复计划,确保他们白天‘零卧床’,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宝鸡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富强说。
自2016年7月,康复医院创办以来,院里很多孩子的情况都有所改善:长期卧床的孩子们坐起来了,不会吃饭的孩子们能自己动手吃饭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一点一滴的进步为他们日后融入社会、回归家庭提供了更多可能。脑瘫儿童岐岐,刚来福利院时,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吃饭,口齿不清,肢体协调能力差。康复师根据他的病情制订了个人康复计划,经过半年的训练,岐岐肢体功能恢复得不错,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后来被国外爱心家庭收养。
“每当听到孩子在楼道里玩耍、发出天真的笑声时,每当看到他们被人收养回归社会时,每当听到他们喊我‘敏哥’时,我感觉值了,所有辛苦的付出都值了。”赵敏说,康复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难,但它带给了所有康复工作者满满的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康复一个孩子,解放一家人
康复医院是宝鸡市儿童福利院的下设机构,是一所集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自闭症评估、康复训练、特殊教育为一体的二级专科康复医院,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诊疗、评估设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前来求医的残疾儿童家庭,这些孩子患有多种疾病,脑瘫、早产、语言障碍、孤独症,不仅整个家庭陷入绝望,经济负担也同时加重。”李富强说。为了帮助贫困家庭的病患幼儿,康复医院在福利院领导的支持下与残联合作,实施了“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救助”项目。
“经过残联认定,来我院的残疾家庭每天只需付10元饭费,就可每年免费接受不少于10个月的康复治疗。”李富强介绍,“让他们从躺着,实现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到一路小跑的人生转变。”
2015年春节,晨晨来到了这个世界,全家人欢天喜地迎接这个浓眉大眼、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可晨晨出生仅10天,就发起了高烧,经过医生确诊为脑性瘫痪。听到这个消息,晨晨的家人犹如晴天霹雳,经过医生的耐心疏导,才慢慢接受了现实,从此踏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很快,高额的康复费用压得晨晨一家喘不过气来,债台高筑,家徒四壁,甚至还产生过放弃治疗的想法。
在一次治疗过程中,晨晨妈妈得知康复医院的“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救助”项目,很快办理了相关手续,将晨晨送了过来。经过院内专家系统专业评估,晨晨的主要问题是:认知能力差,没有咀嚼意识,大小便不能自理。随后便为晨晨安排了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物理电疗等相关康复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晨晨已经能够开口说话,而且能够主动用语言表达诉求;对食物也没有偏食,大小便能够自理,个头和体质都比以往好转。
看着晨晨的进步和变化,她的妈妈乐开了花,激动地表达着谢意:“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康复医院的医生和老师,让我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了希望,对我们家庭的未来有了希望。我们会继续坚持训练,争取让孩子早日上学,回归社会。”
为了保证康复效果,康复师会每月定期对离院的社会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进行回访,指导家庭康复技巧,认真解答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康复机构与家庭康复相结合,达到“康复一个孩子,解放一家人”的目的。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康复医院一边严格疫情防控,一边想尽办法确保孩子康复的持续性。康复师们通过微信、QQ等方式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让宅在家的残疾儿童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康复服务。“康复治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要有专业知识,也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开展的这种线上康复确实缓解了疫情期间家长及孩子对康复的需求。”李富强说。
开展多项服务,守护一个梦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这是康复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承诺,30余位工作人员就如同孩子们的父母,为院内院外“折翼天使”保驾护航。
李富强介绍,院内收养的儿童中,一半以上都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康复需求,个别儿童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和自残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福利院一方面与社会公益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开设了“心灵花园”公益项目,由爱心人士每周六到院为孩子进行团体及个人沙盘游戏治疗。另一方面联合宝鸡三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阵地”,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资源,根据儿童服务需求评估,通过个案跟踪服务以及小组活动、心理疏导、家校沟通等,帮助儿童处理当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融入社会、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得到更多、更专业的社会支持与服务。
面对院外孩子,康复医院把精力主要放在陪伴以及相应医疗保障方面,为残疾儿童健康筑起多道屏障。在宝鸡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点亮新年微心愿”活动中,康复医院工作人员共认领了12名或失去双亲、或常年留守、或父母患有残疾的孩子的新年微心愿,为他们圆梦。在市人民医院设立了两间留观室“爱心之家”,确保所有新入院儿童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通过实施“明天计划”、办理儿童医保、加强国内外慈善合作等措施,打通了多条就医的绿色通道。
目前,康复医院已累计康复460余名福利院患儿,为300余名社会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免费康复治疗,让这些孩子重新起航,点燃家庭梦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