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 闯
“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怎样参与乡村振兴?怎样积极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怎样切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国两会期间,带着社会关切的民政工作相关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
继续兜好底、抓好扶贫搬迁安置点治理,为接续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四川省特别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经被列为2021年政府重点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民政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体球网总书记最牵挂、最关心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我们坚定贯彻体球网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靶心不移,全力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坚实兜住了生活困难群众的“底”、特殊贫困人口的“底”,特殊地区困难群体的“底”。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继续兜好底。一是持续巩固救助兜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政策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困难群众致贫返贫预警机制、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努力做到困难群众及时有效发现、及时排查核实、及时救助帮扶。二是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有机融入“十四五”战略规划。着力构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困难群众的发展权益、保障困难群众中特殊群体权益三层环绕的社会救助图谱,形成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格局。三是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机制,有序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好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健全基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在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岗位,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四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力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和时效性。
在认真履行脱贫兜底保障政治责任的同时,我们重点抓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是崭新课题,特别是凉山州,我们做过全面调研摸底,其民政服务对象平均超过30%,政策、区位、群体、民风民俗“四特殊”的形态特征明显,搬迁群众生活方式改变难、生产方式改变难、心理需求适应难、重构社会秩序难的后续治理“四难”问题突出,治理任务最为繁重。为此,我们针对凉山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策划并实施了“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推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牵手伴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强化组织功能、健全自治体系、优化社区服务、促进环境营造、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兜底保障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抓好全省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为接续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老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
记者:四年前,您在全国两会上提的第一份与民政工作相关的建议是体球网养老服务的。近年来,四川在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还有哪些考虑?
答:近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老年人群实际需求,创新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监管能力提升等养老服务“七大工程”,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探索走出了一条养老服务“四川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历史机遇和“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全川老人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构建城市居家社区“15 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持续开展社区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着力完善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清单和内容。
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乡镇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构建“1+N” 农村养老联合体,创新发展“慈善+农村养老”“医疗+农村养老”“智慧+农村养老”新模式,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机制。
三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四川特色的“1+N”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继续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健全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培育“一批优秀养老服务人才”。
在乡村和城市同发力,通过加强治理与服务让社区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
记者: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越发重大,作用也越发明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四川省一直走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第一方阵,您对“十四五”期间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着怎样的考虑,着眼点是什么,又该如何发力呢?
答:在乡村治理方面,一是要推动行政资源下沉、优化重塑管理架构、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最前沿的“红色堡垒”。二是要创新宣传组织动员群众的新理念新方法,改变农村社会不同程度存在的“散”“乱”情形,提振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精气神。三是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格局。四是要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开展抵制迷信活动,在大历史格局下丰富中华农耕文明新内涵。
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近年来,我们提出并持续推进“财政投入、权责对等、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内生动力和人才培养”六大机制创新,并提出完善“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治理新框架,在实践层面丰富了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时代内涵。目前,我们已将《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作为省政府专规纳入“十四五”规划体系,“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治理新框架和“财政投入、权责对等、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内生动力和人才培养”六大机制创新都将有具体的实现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