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为求助者留一扇门

时间:2020-01-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1月1日11点45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您好,北京市海淀区救助管理站。”正在办公室值班的潘洪金拿起了电话。

  电话是恩济庄派出所打来的,一名外地来京男子癫痫发作,已经被巡逻民警送到了定点医院,由于事发突然,跟随该男子来京的一名3岁男孩无人照顾,目前由派出所临时照看,来电话的目的就是询问能否由救助站进行救助。

  潘洪金答复对方,由于海淀区救助管理站内没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暂时无法接收,建议立即送往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先保障孩子的安全。

  放下电话后,潘洪金又立即联系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协调孩子的接收事宜,等一切处理妥当后,他告诉记者,“这是今年的第一个求助电话。”

  13点25分,电话再次响起,一位市民打来电话说家人走失了,问救助站有没有发现走失人员。从对方的话语中,潘洪金能够明显感受到焦急和不安的情绪。“我们已经收到走失信息,但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征相符的人员,我们会持续关注,有消息后第一时间反馈给您。”

  据潘洪金介绍,刚才电话里要找的人是昨天走失的,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已经将走失人员信息发到了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群,所有救助站都能看到,大家都会努力查找相关线索,让走失者与家属尽快团聚。

  14点,一辆警车驶进了救助站的院子,从车上下来4个人,有一名民警、两名随行工作人员,以及一名出家人打扮的老年妇女。据民警介绍,他们是香山派出所的,刚才接到辖区内一家饭馆报警,反映有位出家人在饭馆旁边长时间滞留,店主多次尝试与其交流,但对方始终一句话不说,由于天气寒冷,店主怕把人给冻坏了,就打了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这位出家人依然拒绝交流,这才被送到救助站。

  在救助站接待大厅,这位出家人盘腿而坐,对任何人的提问都不予理睬,与民警同行的女工作人员尝试从其随身物品中查找身份信息,发现了两张小纸条,一张写着几个日期和地名,像是一个行程表,另一张写着一个人名和两个手机号。潘洪金立即拨打纸条上的号码,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从而确认出家人的身份,但对方始终没有接听。由于无法确认真实身份,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民警协商后决定,先将出家人带回派出所进行人脸识别,并采集DNA信息,然后再由救助站进行临时救助。

  14点35分,一名45岁左右的男子扛着行李急匆匆走进救助站。据他自己说,辛苦打工一年攒下的2.8万元现金被偷了,手机又被停机了,无法联系家人,想请救助站帮助买张回家的火车票。救助站根据这名男子提供的身份信息,没有查到相关救助记录。拍照、登记、危险物品检测、提示注意事项后,救助站先安排这名男子入站,向他提供了临时救助。

  “除了确保求助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救助站每天都会派出巡查车,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开展主动救助,送去冬日里的温暖。”海淀区救助管理站站长赵长林表示,无论何时,救助站都会给需要帮助的人留一扇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