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民政系统继续发扬40年来服务和保障特区民生的奋斗精神,抢抓深圳“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民政作用、贡献民政力量,努力打造有力度、有甜度、有温度、有高度的民生幸福标杆。
关键词:力度
凝聚磅礴社会力量
彰显“慈善之城”文明风尚
“对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要加强组织引导、畅通渠道、鼓励支持。”
“慈善组织、红十字会要高效运转,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按照体球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民政局迅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发布公告,动员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闻令即行,一呼百应。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圳市红十字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各区慈善会等纷纷行动起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聚成银河。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深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众志成城,彰显出“慈善之城”的文明风尚,凝聚起战疫情、抓保障、谋发展的磅礴社会力量。在百余天时间里,深圳为抗击疫情累计接收捐赠款物和直接捐赠外省、市的款物金额超过30亿元。
2020年9月18日-20日,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深圳市民政局具体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慈展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本届慈展会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的主题,汇聚社会力量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着力将慈展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成果展示平台、社会扶贫资源的对接服务平台、慈善文化的传播推广平台和慈善生态的协作共创平台。进一步凸显了展会在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慈展会期间重点展示推介了1966家机构和项目以及1969种消费扶贫产品,共达成意向对接资源逾135.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第八届慈展会是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举办的,深圳市民政局作为展会承办方,周密制订了系统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主动应变、科学应对。如通过开发设计移动端小程序、VR看展、会议活动5G直播、电子导览图以及扶贫产品直播带货、资源对接榜单实时展播推送等创新方式,开辟了云端办展的新格局,将疫情影响带来的办展“痛点”,转变为慈展会筹办工作的“创新亮点”。
关键词:甜度
科技赋能老有颐养
努力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
走进深圳市福田区的康欣社区长者服务站,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园艺治疗区,营造出了“别墅范儿”的生活情调;温馨整洁的长者饭堂,张贴着悉心设计的膳食食谱;东方建筑风格的长者居室,融合了自动感应式夜灯、升降式电动护理床等贴心的适老化设计……这是该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试点之一。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随着时间的迁移,老年人口发展呈现出增长快、密度高、候鸟型、空巢化等特点。为更好地满足全市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深圳养老服务确立了老有颐养的目标。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意味着深圳的养老服务不仅要保得住,更要保得好,要构建起让老人颐养天年的高标准服务体系。
如今,老有颐养正在深入推进。2020年7月,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了未来5年养老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将通过实施17项工程、67个项目,全力推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具有深圳特色的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
当下,深圳正在全力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实施幸福康养惠民工程,通过组建深圳市国有养老产业平台,扩大普惠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年内建设10家示范型长者服务中心;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1100户老年人;智慧养老颐年卡实现养老服务“一卡多用、全市通用”,已覆盖全市过半老年人口;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市养老护理院新型事业单位改革做法获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一项创新之举,都是深圳市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颐养方面的先行示范,为这座城市增加着幸福的甜度。
关键词:温度
广聚合力实现“弱有众扶”
致力提升城市温度
目前深圳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1250元,属全国高水平;“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累计资助来深建设者逾1.85万人次、资金2.57亿元;帮扶户籍困难家庭大学生的“雏鹰展翅”计划累计资助低保困难家庭大学生6839人次、资金2044万元;充分运用互联网、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近两年为近1200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并帮助其回归家庭……
一座温暖的城市,能温柔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深圳在构建牢固紧密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实现“弱有众扶”方面先行示范,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通过建立立体多维的救助格局,织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民政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不让一名群众因疫情而陷入生活困境。如扩大保障范围,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时陷入困境的群体,包括无法自理也无人照顾的临时困境老年人、监护缺失的临时困境儿童、无法复工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等,悉数纳入救助范围。
疫情期间,深圳民政牵头制定了多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指引和应急举措。据统计,疫情期间各救助机构和临时庇护点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6624人次。
关爱儿童,就是关爱一座城市的未来。深圳以全国儿童关爱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订《深圳市全国儿童关爱服务先行示范区总体实施方案》和《深圳市儿童关爱服务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努力构建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需要相匹配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保护制度。深圳市、区两级均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全市74个街道均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810个社区均配备有儿童主任。深圳还在全市10个区(新区)因地制宜,依托区福利中心、颐康院等公办民政服务机构先后挂牌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情况的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关键词:高度
引领社工行业发展
全力打造社工服务创新发展高地
深圳是全国较早开展社会工作探索和实践的城市之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深圳推动社会治理、服务保障民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勇当尖兵,砥砺奋进,始终走在全国行业发展前列。
疫情期间,深圳民政部门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市61家社工服务机构累计投入超过7600名社会工作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内容的疫情防控服务,服务总量超过425万人次。
2020年11月,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市民政局制定《深圳市体球网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明确社工职业定位,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和薪酬保障,改革与创新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社工从业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健全社工服务综合监管机制等。
如在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和薪酬保障方面,根据新政策,社会工作薪酬指导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整体打包费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16.3万元,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这在全国处于高水平,调动了行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若干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长期制约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深圳还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以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为着力点,推动深圳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在继续当好现代社会工作先行者,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方面先行示范。
长歌未央,大潮奔涌。站在新的起点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体球网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圳民政系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深圳民政将抢抓“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改革、谋新局,不断在服务全局中推动特区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绘就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画卷。
(文图由深圳市民政局提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