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点亮困难群众心中的“小桔灯”
——青岛市城阳区社会救助心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10-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 亮 通讯员 张子龙 盛 梅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13岁的刘乐并不快乐。父母离异后,身患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他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叛逆期的刘乐和父亲说不了两句话就吵架,这让他一直处在对父亲抱怨和对自己责备的矛盾中。

  刘乐的父亲也不快乐。照顾儿子让他无法从事全职工作,打零工维持生计压力非常大。加之他不知道怎么护理半失能的孩子,更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这让他对生活充满迷茫,“当时都绝望了,感觉随时会被压垮。”

  刘乐和他父亲的心理状态,被城阳区困难群众心理救助线上服务及时发现,进而通过街道转介到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线下综合施策、多维救助: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干预、社会工作者帮助改善亲子关系、康复师指导专业护理技能。

  “一年时间里,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来了35次,把我家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回忆这段受助历程,刘乐父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城阳,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像刘乐和他父亲一样,正被社会救助心理服务温暖心灵、点亮前路,就像是作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不求光芒万丈,但已然成为火种,为夜行的人驱散寒冷黑暗,让身处困境的人感到温暖、坚定信心、看见希望。

  心理救助迫在眉睫

  “社会救助是一项多维、系统的资源配置工程,物质帮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城阳区副区长吕永翠向记者说起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只有把心理内生因素与其他外部因素相结合,改变困难群众的精神面貌,才能使社会救助的效果事半功倍。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救助对象的需求向公正、尊重、发展、融入转变,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困难群众的积极意愿和主动选择。”

  2018年,《城阳区健康心理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由19个部门联合印发。该方案将低保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作为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重点,要求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落实好这一方案,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城阳区民政局在困难群众中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抽样调查。在受访的1200多名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中,仅有17%的人表示“对别人的另眼看待可以无所谓”,35%的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65%的人对生活不满意、感到自卑和焦虑,67%的人睡眠质量堪忧,52%的人希望得到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服务……

  群众的需求是工作的方向。城阳区民政局借着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山东省民政厅和青岛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以搭平台、育阵地、组队伍、建机制为思路,协同人社、卫健、工会和残联等部门,依靠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撬动社会力量,探索出一条社会救助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子。

  线上线下专业服务

  《城阳区社会救助引导资金实施办法》成为心理救助服务的推进器和扩大器之一。

  根据该办法,区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阳心语)、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力量因此承担了心理救助服务。

  困难群众从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领取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卡,用卡上的账号密码登录瑞阳心语手机客户端后,就能实现线上心理测试、咨询和训练。“测试完成后,后台会建议轻中度心理问题人员,主动前往城阳区民政局设立的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免费接受线下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重度心理问题人员启动预警机制,由瑞阳心语派出心理咨询师或转介其他社会组织主动提供服务。”瑞阳心语党支部书记蒋洪林说。

  心理咨询师马君接待了不少来基地寻求帮助的困难群众。“他们来做心理咨询主要是想找人倾诉。”马君介绍,心理咨询师会以求助者为中心,采取聆听、区分、提问、反映、引导“五步工作法”进行疏导;心理问题严重一些的,再加入沙盘治疗或仪器设备辅助治疗。

  城阳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忠武坦言,心理健康不是一两次服务就能实现的,只有开展“政府综合施策+社会参与+家庭支持+个人努力”的多维救助,让社会救助心理服务告别短期行为成为长效机制,小桔灯才能常亮不熄。

  多维救助效应最优

  到访流亭街道57岁的王玉梅家时,记者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施工队正在对她家进行无障碍改造。年幼时经历的火灾烧毁了王玉梅的面容和双手,但她并没有像其他同样遭遇的人那样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捂成那样多热啊!”王玉梅开玩笑地说。她告诉记者,以前的自己不出门,总觉得人们在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特别自卑,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心理咨询师很耐心地听我抱怨、让我哭,指导我融入社会,改善我与人交往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就想开了,像是打开了一道门。”王玉梅补充道,“而且,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政府帮我把大事都操心完了;街道‘蓝马甲’‘红马甲’一直帮衬着小事,你说我干吗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钻牛角尖,让自己不痛快啊。”

  这几年,随着山东省着力打造“阳光救助、温暖救助”品牌,以及青岛市《体球网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体球网建立大救助机制的意见》的出台,城阳区“扩广度、提精度、增密度、加力度、转态度、升温度”的社会救助模式得到扎实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在青大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被纳入社会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情况可“一事一议”,救助金额达3万元;低保和特困审批权限下放街道,办结时限缩短到15天;600人组成的“蓝马甲”信息员队伍主动及时掌握困难群众情况,帮办代办各类政府事项申请;“红马甲”海鸥服务队专注于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区级每年投入社会救助资金9000万元以上,救助困难群众9万余人次……一项项扎实的措施不断提高着困难群众心里的获得感。

  王玉梅拿出低保金发放存折,“你看,救助金每年都涨,残疾人两项补贴也涨,看病报销得多,现在又住上了保障房,我心情可好呢,不怕别人盯着我看。”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3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