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持续完善社区治理

时间:2021-09-0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安 娜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从健全组织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难点攻坚、加强基础保障等方面,将首都社区治理20条措施细化成54项具体任务,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持续完善社区治理,取得突出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

形成社区治理联动机制

通过赋权、下沉、增效,东城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单位、组织、人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联动机制。

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将30多个中央部委机关、100多个国家局级单位纳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推动中央、市属产权小区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以党建为抓手,在疫情防控、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重点工作中共建共促。

推进干部人才下沉,固化社区民警以“席位制”方式兼任所在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机制。推动社区专员与区直部门正科职干部之间双向交流,2019-2021年共招录43名选调生担任社区书记或主任助理,夯实基层力量。

发挥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作用,将“双报到”工作与“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垃圾分类、在职党支部结对帮扶低保家庭和困难学生工作相结合。101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支部和344个“两新”组织在职党支部,按照能帮尽帮的原则,与全区2191个低保家庭(包含341名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

此外,形成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日常工作、应急支援常态化共建机制。例如,建国门街道站东社区、赵家楼社区、东总布社区分别与2家市级下沉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固化疫情防控工作联络机制,增强社区应急突发事件后备力量,把疫情期间“一次性”的防控资源打造成一支“留得住”的社区支援队伍。

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

东城区坚持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以“社区结构合理、治理资源充足、社工队伍坚强、社会组织活跃、居民自治力提升”为抓手,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加强资源配备。全区社区总数由177个调整为168个,在全市率先实施社区全响应服务制。社区服务站办理流程不断优化,全区145个社区实现“综合窗口”设置。同时,积极建强社区干部队伍,实施头雁计划,全区优秀党组织书记工作室扩充至46个,打造常年不断线的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主体培训机制。

积极培育扶植社会组织,印发《东城区体球网进一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东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东城区社区社会组织星级评定暂行办法》的“1+2”区级配套文件,夯实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培育机制,着力培育自治自管、互助服务、社区建设类社区社会组织,要求每个社区居委会至少培育6个与职能相匹配的社区社会组织。目前,每个社区平均拥有10个以上社会组织。在朝阳门街道礼士社区,“畅行礼士”停车自管会针对停车难、宠物粪便遍地、环境美化不足等问题,开展众智畅行项目,利用多种动员手段,深入挖掘辖区资源及居民志愿者,努力拓展团队影响力,为疏导社区交通压力提供内生力量,逐渐从单一听从领导指挥,到由群众自发讨论达成共识,自下而上地形成意见,进而形成公共设施共同维护、车辆停放共同监督的模式。

同时,不断深化接诉即办工作,印发《东城区网上12345“接诉即办”工作办法》《东城区“接诉即办”重点工作专项激励办法(试行)》,在全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设置专项激励机制。提升居民自治力,依托社区议事厅、小院议事厅、楼门院议事会等协商平台,运用“五民”群众工作法,进一步规范社区议事厅软硬件建设,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目前,全区所有社区通过协商均已制定了《社区居民公约》。

完善方法路径

推进社区治理“关键小事”

坚持问题导向,东城区狠抓两件“关键小事”推进,以此为路径,实现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突破。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采取“挂图作战”“局包社区”结对协作方式,推广“六方协调机制”“物业联盟”等多方联动协商机制,建立物业企业信用评价“红黑榜”,实现物业管理“三率”全部达90%以上。实施“一小区一策”,在20个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试点。探索“片区化”管理模式,以街、区为管理单位引进物业服务企业,解决城市“孤楼”管理问题。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落地见效,开展党建引领“三创三争”活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绿色首善”跃升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党员在落实垃圾分类、投身志愿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平房区、楼房区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清运方式。面向居民开展“21天习惯养成日”“达人选拔赛”,开发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的“破袋神器”“自动开盖”设备。

加强基础保障

健全社区治理支持体系

东城区坚持夯实基础,从智能化建设、应急体系、法治保障三个维度为社区治理提供支持。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推进社区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全区人、地、事、物、组织、宠物、车辆七大类,164小类社区数据全部汇聚,实现民情管理、决策分析、为民服务的可视化、高效化、个性化,数据共享机制有力支撑了社区防疫力量分配、垃圾分类点位分布、人口普查、社区规模调整界属划分以及“两委”换届民情摸底等工作。依托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加快推广电子出入证、电子测温等防控科技手段,优先在老旧小区安装智能门禁,推进联防联控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完成智慧平安小区403个,全覆盖(含平房院落)完成率为42.74%。

在社区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应急储备物资调拨机制,加强街道应急小分队建设,所有社区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

在社区治理法治保障方面,积极开展对区、街道、社区三级实体平台接待群众的法律服务,有效结合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办案、社区法律顾问咨询等各项工作,做好三级网络线下法律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3)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