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惠
2012年5月,我经过笔试、面试和体检层层筛选,进入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玉东一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到社区之前,我以为社区工作挺简单,后来却发现这里面有大学问。接待居民、答疑解难、走街串户、化解矛盾、政策宣传、组织活动、网格管理、经济普查、垃圾分类、精准帮扶弱势人群等等,都需要我们来完成。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我学会了倾听居民的倾诉,与不同职业和家庭背景的居民沟通相处,冷静、快捷地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我知道只有站在居民的立场去考虑,才能赢得居民的满意。
8年来,我学习各类政策法规,钻研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了解社区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我熟悉社区楼门布局、下户走访居民、建档立册,熟读社会救助类书籍,以便在服务居民、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协调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得更周到、更贴心。
玉东一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为做好低保准入工作,我牵头成立专门的评议小组;健全调查机制、公示机制、监督机制和翔实备案机制;制作办理相应事宜便条;帮助老人们制作随身携带的身份便签;协助急难家庭申请和办理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每逢低保复审,我总是一遍又一遍给服务对象讲解政策,就怕把居民可以享有的权利漏掉。我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居民们的好评。
2015年12月31日,天降大雪,办理医疗救助报销已在前一天截止。一位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急匆匆地拿着上年的医药费单据来到社区。在核查单据时,我发现还缺一项医院诊断证明。因上交时间已截止,我一边与社保所联系恳请再给半日时限,一边联系医院办齐相关手续,终于在下午如期交付。当监护人看到我积极帮他想办法时,连连道谢。后来,当我去这位居民家走访时,他高兴地告诉我,去年的医疗救助款已经收到了,并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我深切感受到了助人的乐趣。
低保不是福利,经济状况好转就要退出,但有些低保户并不情愿。曾经的低保户骆某,找到工作后不再符合低保救助标准。我不断给他讲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他心甘情愿退出低保。凭借着这种诚心和韧劲,我在服务困难群众期间,不仅没与居民发生过争执,而且协调整合资源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就业,成功帮助23户50余人走出贫困、退出低保,把救助落到了实处。
2018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东庄社区从事党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我研读党建专业书籍,组建支部书记群,做好“三会一课”实时台账,顺利完成了角色转换,圆满地完成了党居换届、两会安保、蓝天保卫、汛情备战、疏解整治、垃圾分类、精准扶贫、接诉即办等任务,使基层党建不再是挂在墙上的目标责任,而是实实在在地走到居民身边。
2020年疫情防控,社区成为主战场之一。当时我骨折在家休假,但疫情态势严峻,社区人手紧缺,我忍着疼痛回到工作岗位。张贴海报、入户摸排、电话回访、分类登记、包片管控,我与居民一起共抗疫情。至今我依然和同事们团结奋战在防疫常态化的战时状态,依然忙碌在每天接来送往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丝毫不敢松懈!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社区工作繁杂又平凡,但我愿意用责任和爱心守护社区居民,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