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伟
凭着对殡葬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1987年,23岁的张宏伟一头扎进了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的大门。这一进,就是33载春秋,让他从小学徒逐渐成长为业内知名的技术能手,先后荣获民政部“孺子牛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让逝者得其所,使生者了无憾”
33年前,化妆间里的工作环境是殡仪馆中最艰苦的。刚入化妆组的张宏伟以为只要胆大不怕累就行,但真正进入化妆间工作后,他才体会到远不止这么简单。
殡仪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色彩的搭配、妆色的自然协调等面部处理技术,更需要掌握遗体整形、防腐、更衣等知识,这对从未接触过此类工作的张宏伟来说,无疑是一道道需要逐一破解的难题。
面对难关,张宏伟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激起了他挑战自我的决心。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跟在“老师傅”后面认真地看、仔细地记。对于别人不太愿意或者不擅长的事情,他也抢着做、学着干。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如今对遗体化妆的要求也在提升。怎样才能将妆化得更加自然?正常死亡的人,只需要化妆就可以,但突发事故死亡的,就需要先进行处理,再化妆。”张宏伟一边实践一边思考。
遵循“让逝者得其所,使生者了无憾”的服务宗旨,张宏伟平均每天服务30多位逝者,最多时达70多位。有一次,他负责给一名坠亡的女孩化妆,坠亡造成面部伤痕明显。为还原女孩生前纯真、可爱的样貌,张宏伟反复调试色彩、精细修复伤口。当家属看到女儿脸上因高空坠落造成的伤痕不见了,哭着对他说感谢。
用实际行动赢得同行和逝者亲属敬佩
众所周知,在防腐化妆领域,最难克服也最具挑战性的,是对非正常死亡遗体的修复工作。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日积月累的经验,由张宏伟担任的重要丧事防腐化妆任务越来越多。每当有外省市兄弟单位向龙华殡仪馆请求援助的时候,张宏伟总是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2005年夏天,安徽省马鞍山市3名消防战士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张宏伟冒着高温,在没有任何降温措施的工作条件下,为逝者清洗、防腐和整形化妆。在追悼会仪式举行的前几日,他唯恐遗体状况出现反复,每天都对逝者遗体进行一次整理和修复。
2013年,一位著名画家的追悼会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家属提出,老人代表作品为《戈壁滩》壁画,希望追悼会当天能够按壁画中的卧佛睡姿告慰亲朋好友。为满足家属心愿,张宏伟与团队成员研讨数个方案。追悼会当天,老人宛如熟睡的形象与礼厅敦煌壁画装饰绝妙地融为一体,整个追悼仪式如同一场艺术展示会,令人赞叹不已。
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故造成数百人遇难。张宏伟受命参加此次外援任务,面对一具具被江水浸泡过的遗体,经历过很多场面的他也禁不住悲由心生。在调整心情后,张宏伟化悲痛为力量,以专业的技法和超常的耐心,给逝者整形化妆、做防腐消毒等工作,尽己所能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给家属以安慰。
类似的援外任务,张宏伟不知道接过多少次,只要有任务,他总是通宵达旦地忘我工作,尽快还原逝者容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行和逝者家属的敬佩。
“传帮带”培养更多优秀殡葬人才
2010年4月,张宏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年8月,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挂牌成立“张宏伟工作室”。2012年7月,龙华殡仪馆借上海市民政局劳模工作室挂牌契机,正式挂牌成立“白玉兰遗体养护——全国劳模张宏伟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张宏伟带领团队围绕“防腐”专业核心技术开展“遗体养护”工作,对“遗体养护”服务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了一套在常温下进行遗体护理的操作流程和实用技法,并将服务延伸至与家属沟通、心理抚慰等,探索出家庭式养护理念——“礼仪沐浴”服务。这种更加人性化、温情化、细致化的“礼仪沐浴”服务赢得了逝者家属的认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体养护过程。
“如何将遗体防腐做得更好,如何呈现逝者最好的遗容与家人告别,如何处理一具人们不敢也不想触碰的高度腐败遗体?”面对徒弟们的种种疑问,工作之余,张宏伟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将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为使工作室及化妆岗位的年轻人能全面发展,张宏伟经常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除了在理论上耐心地授课,在实践中更是手把手地教。同时,积极参与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组织的《殡葬实务丛书——遗体防腐》培训教材编写和技术指导,将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转化成专业理论知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宏伟的技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延续了下来,同时也为龙华殡仪馆打造出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遗体防腐队伍。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工作室许多姑娘如今都成了龙华殡仪馆的化妆业务骨干,团队也荣获“女职工最亮服务窗口”“上海市民政局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新长征突击队”等多项殊荣。
“人活着时,当生如夏花之绚烂,离开时也当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殡葬工作者做好服务的不懈追求。”一路走来,张宏伟为从事的遗体防腐和化妆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他用默默无闻的坚持,谱写了新时代殡葬人的精神颂歌,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人生终点服务站上“最可爱的人”。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