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尧
陶坝村,是四川成都西部邛崃市大同乡境内一个普通山村,这里竹林茂盛,鸡犬相闻,据说陶姓村民皆系陶渊明后人。可是,和不少处于凋敝状态的乡村一样,“世外桃源”般秀丽的美景挡不住人们“闯世界”的脚步,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务工。直到2012年底还有81户贫困户,全村人均纯收入6510元。如果不是“为村”的植入,陶坝村也许至今容颜依旧。
“为村”,为了村民对好日子的期盼
陶坝村村民郑小琴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北漂”。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后,郑小琴十分牵挂距震中只有20公里的陶坝村,她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并就此留下来,成为村里最活跃的年轻人。
2016年,在政府引导产业重建中,陶坝村村民们种上了400多亩佛手瓜,眼看丰收在望,却找不到销路,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好瓜烂在地里。
2017年3月,邛崃市全域推广“为村”平台在乡村落地,郑小琴成为陶坝“为村”平台管理员。虽然得到村党支部大力支持,但动员村民注册加入平台,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怎样才能吸引村民上网呢?郑小琴灵机一动,组织了一次“最好人缘”投票活动,她把村内孝敬的、诚信的、人缘好的村民,又拍照片又撰写事迹介绍,然后放到“为村”上,请大家投票。这个选先进活动一下吸引了众人关注,陶坝村村民纷纷按照郑小琴教的方法,登录“为村”投票,前后有1000余人参与,还热情洋溢地发表留言评论。
投票活动激活了村民之间的连接,人们重新找回久违的相聚一堂畅快交流的乡村场景。“从这以后,大家完全接受了‘为村’。”郑小琴说。
“为村”开天辟地第一次把陶坝的村情村貌、大事小情敞开展示在互联网大世界之中。于是,郑小琴和村里的年轻人尝试在“为村”上为佛手瓜找销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张图片、几段文字竟然真的引起客商关注,一万斤佛手瓜很快找到了买主,而且价格还相当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陶坝村一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榜样,附近村庄的农产品也纷纷通过各自“为村”平台打开销路。
村支书孔祥华很看重有了“为村”之后村务决策方式的新变化。为了拓宽佛手瓜外运的道路,村里提出修整村路的计划,涉及村民的耕地占用等切身利益,事关重大。在孔祥华坚持下,村“两委”把修路计划在“为村”公布,请大家发表意见,公开讨论。“留在村里的,打工在外的,大家都很关心这件事,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网络会议,村民发言量1000余条,非常热烈,有超过95%的人投了赞成票。”走在平整的村路上,孔祥华向记者介绍着当时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盛况。
鉴于“为村”在陶坝村的典型应用,2019年10月20日,全国第二届“为村大会”在陶坝村举办。会议期间,陶坝村从干部到村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与自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低保舆情引发的平台创新
“为村”是腾讯技术公司开发的一个网络平台。这个平台的理念是“连接,为乡村”,所以名字定为“为村”。
2011年,腾讯女员工陈圆圆被公司指派到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挂职扶贫。最初,村里只有2.5G信号,就支书一人有智能手机。看到这种情况,陈圆圆想在连接村庄与外部世界方面做些尝试。经过努力,有关企业捐赠了一批小米智能手机给村民使用,移动网络铺设到村里,陈圆圆开始教村民怎样使用智能手机,村民也开始用上了微信。
一桩“舆情事件”打开了陈圆圆的思路。
2015年7月,铜关村开始年度低保的评定工作,村“两委”召开的低保会议从早开到晚,争论不休。陈圆圆提出建议,把低保初审名单放在村微信群中继续讨论,这就像热油锅里被泼进了一瓢水,立即沸腾了。“半小时内新加入40多位村民,应该都是外出打工人员突击加入的,村民留言500多条,几乎都是质疑和谩骂。”至今,陈圆圆仍对当时的紧张情形记忆犹新。村主任紧急写了一份说明,讲清楚低保的种类、村委开会讨论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有意见随时可以提。甚至有人尖锐指出,为什么有的低保户孩子都大学毕业工作了还在低保名单内。次日,村主任便入户核实,证实不应该享受低保,回来后立即在微信群里公布。看到这个情景,骂声转为了赞扬。结果,这成为该村有史以来低保满意度最高的一次评定。
反思这次低保舆情事件,陈圆圆切身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当时,“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接受,陈圆圆便向腾讯提出为连接乡村打造一个新型网络平台的方案,很快得到批准实施。平台设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书记信箱、“两委”日记四个栏目,目的是把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集体、村庄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促进村庄发展。
2015年8月,“为村”平台横空出世。这个“为村”微信公众号开放平台是名副其实的“为村”打造,门槛低、易操作,为每个村庄提供专属的功能板块,包括村友圈、党务、村务、服务等。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村”得到组织部门的高度肯定,并赋予其加强“农村党建”的使命,陆续在革命老区的乡村推广落地。截至2019年9月29日,全国已有29个省份14228个村庄(社区)加入,注册认证村民超250万人。其中,有156617名党员、11233位村支书(党总支或社区书记)和10670位村主任(居委会主任)在“为村”平台开展日常工作,共发布“两委”日记1074506篇,收到群众来信58124封。
“为村”平台俨然已成为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令人瞩目的“数据库”。
互联网新平台成为助推公共服务的强大动力
陶坝村有了郑小琴这样充满热情、活力的年轻人和孔祥华这样与时俱进、全心为民的村支书,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进程大大提速。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就是要激发乡村人的内生动力。“为村”助力了中国的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并将一直帮助村民,追赶这个数字化时代。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长江学者邱泽奇认为,“为村”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实现了包括党务、村务、事务、商务等各领域在内的“上下交互”,疏通了原本堵塞的“上下交互”同路,创造了各类行动主体真实或虚拟的“共同在场”。在各种功能板块的基础上,再通过社交板块的推动,“为村”平台最终为乡村生活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社区社交生态圈。乡村振兴正是在“人人为村”的参与和乡村共同体的共建中逐渐实现的。
邛崃市委组织部长雷鸣则告诉记者,2017年,村支部书记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新平台让他们成了24小时工作的人,上下班时间“不存在”。村民随时有问题要解决,发到书记信箱里,只要迟一些回复,就会被村民在“村友圈”投诉。
“为村”让群众足不出户,以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来感知、了解、参与、融入到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方便民主决策、方便村务公开……“为村”平台在城乡基层管理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也终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推力。
陈圆圆说,“为村”项目未来的目标是要覆盖更多村庄,但不会盲目追求速度,争取每个地方都做扎实。“为村”作为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让政府、村委会、村民都爱用,切实服务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才是平台建设者的迫切愿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