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秦巴山区奏响兜底脱贫最强音

时间:2019-11-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10月20日-25日,记者跟随“聚焦脱贫攻坚 兜牢基本民生——陕西民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暨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媒体行”采访团,深入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8个县(区),见证了民政部门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最后一道防线”的实效。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陕西的29个县(区),其中陕南三市就有27个县(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南三市民政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按照陕西省民政厅党组的部署,因地施策,农村低保兜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救急解难、残疾人社会福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留守老年人关爱“六张保障网”越织越牢。

  兜底保障,突出帮扶一老一小

  “自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以来,陕西省民政厅先后制定出台32个政策文件,打出民政脱贫攻坚‘组合拳’,累计下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383亿多元,实施项目7800多个,较好地为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告诉记者,“今年省厅制订出台《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方案》,对深度贫困地区、计划摘帽县、革命老区县给予民政项目资金10%的倾斜支持;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现贫困县全覆盖;使用福彩公益金2500万元,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与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助学活动;全省5万多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兜底保障功能……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民政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加严实、更加有效。”

  一老一小,是民政兜底保障的重中之重。

  安康市汉滨区是陕西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深度贫困区(县)。该区抢抓陕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将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移民搬迁工作范畴,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国投项目资金,新建扩建敬老院20所,新增特困供养人员2462人。借鉴汉滨区中心敬老院经验,安康市出台《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全省空白。宁陕将全县159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对象纳入中心敬老院失能托养中心集中供养,服务人员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实现兜底保障与就业脱贫互促共赢。该院还建立脱贫精神展示馆,以立“绣娘”精神、下“绣花”功夫、促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主脱贫的精气神。

  石泉县坚持把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探索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及时为辖区内外地务工的留守困境儿童父母提供安家落户、公租房及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落实留守困境儿童家庭劳动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留守儿童从2007年1.18万名减少到1460名,困境儿童从2016年的1532名减少到134名,基本实现“帮扶一个圆梦一家、帮扶一批致富一方”的预期目标。

  “三治融合”,增强群众脱贫信心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只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等靠要”等现象,旬阳县金寨镇积极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德治教化群众,组织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会,利用“两榜”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法治打击顽固邪恶,促进全民守法,净化社会风气;以自治为抓手,建立健全“一约四会”,修订完善各村《村规民约》,推进新民风建设。金寨镇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探索推进“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发挥合作社、能人大户、脱贫典型的带动作用,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技术培训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

  建设“爱心超市”也是调动贫困户热情、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社区成立的老年协会配合社区,广泛开展“志智双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爱心超市”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今年,全社区已有居民750余人次凭借道德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专门对32名积分高、实绩突出的贫困户进行了道德表彰,倡导正能量,培育新风尚。“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1100多家‘爱心超市’,在110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有效发挥了其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汉中市民政局副局长党晓芬告诉记者。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是脱贫攻坚一项重大工程。2011年5月,西乡县杨河镇高土坝移民搬迁安置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一期“荷花新区”及二期“荷砚新村”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总计将安置2600户、9300人。该安置区是目前汉中市安置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全的移民搬迁示范区。“我们社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后移民搬迁时代’的生活就业和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所有建房选址都是靠近食品加工园区和建材工业园区的,这样更方便搬迁群众就业。”高土坝社区主任李叶介绍说,“社区还成立‘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为贫困户、搬迁户提供优质就业岗位500多个,已吸纳贫困户110人就业。”

  大社会扶贫格局,凝聚更大力量

  2017年2月,为积极响应汉中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号召,汉中市西安商会“徐家湾村驻村扶贫”项目启动。商会及会员企业拿出专项扶贫建设资金,在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徐家湾村建立立体帮扶体系。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基础规划施工、栽种观赏莲、引进特色帐篷酒店等一系列产业化运作,商会依托徐家湾村千亩荷塘打造的“荷塘月色帐篷酒店”一亮相便吸睛无数。

  据介绍,汉中市民政局自2017年7月启动市级130个优质社会组织参与全市11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以来,共在深度贫困村开展各类帮扶活动240余场次,累计投入款物500余万元,以扶智、扶志为主题扎实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

  商洛市122家社会组织通过捐赠物资、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形式投入价值2200余万元物资参与脱贫攻坚,43家市级社会组织组建7个助力团帮扶脱贫攻坚,争取省、市慈善资金及南京市慈善总会物资1700余万元用于资助各类公益事业,争取16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贫困县区开展社工服务。

  勉县出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拨付县级福彩公益金20万元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产业发展、文化下乡、社会服务等项目。组织召开“百社百村”勉县帮扶团结对帮扶推进会,为全县17个深度贫困村与优秀社会组织建立“1+1”结对帮扶关系,促进交流互动,精准配置资源。今年,全县31家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实施帮扶项目34个,投入帮扶资金37万多元,帮扶贫困人口3.3万多人。

  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产品销售、技志培训等难题,安康市探索建立安康扶贫空间。2018年5月运营以来,安康扶贫空间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打造了贫困户产品销售、就业服务、新产业发展和技志培训等服务平台,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安康扶贫空间已直接对接解决了2.1万人就业,销售过亿元贫困村农产品,开展技志培训9000人次。

  2017年,陕西省民政厅与江苏省民政厅签订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协议。两年多来,苏陕两地社会组织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支持项目56个,使陕西省1.38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2019年,全省6个市23个县(区)主动赴对口支援县(区)交流对接,落地社会组织扶贫项目28个、资金520多万元。

  “我们立足构建大社会扶贫格局,广泛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社会组织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截至9月底,全省已累计动员8000多家社会组织,投入资金42亿多元,帮扶贫困群众53万多户。”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赵斐告诉记者,“2016年3月,我省出台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广泛组织动员全省2.3万家社会组织和大批爱心人士,围绕56个贫困县(区),尤其是11个深度贫困县(区)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开展扶贫行动。今年6月,143家省级社会组织还积极响应省民政厅的号召,组建12个脱贫攻坚合力团,以‘多对一’方式精准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区)。”

  项目帮扶,贫困县摘帽胜利在望

  陕西省民政厅认真履行洛南县省级扶贫团牵头单位职责,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加大支持力度,向7个帮扶村投入扶贫资金13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0多个,已有5个贫困村退出,洛南县将在年内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产业兴旺,是贫困村脱贫的希望所在。

  洛南县石坡镇罗窑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460户、15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13人。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民政厅先后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30多个,罗窑村群众生产生活大为改善,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省民政厅将发展产业作为扶贫的治本之策,积极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引导罗窑村贫困户养兔、蜜蜂,种植辣椒、艾草、油葵、核桃等,实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投入帮扶资金180余万元,流转土地70余亩,建成食用菌栽培大棚120个,食用菌生产加工厂区3000余平方米,采用“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纳入148户贫困户分红,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个,为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争取陕西省山东商会、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和陕西省慈善协会帮扶资金30余万元,建成天香花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50户入股种植,全村天香花种植面积超过100亩,去年底实现首次分红。目前,罗窑村已形成股份经济联合社+种养合作社、天香花合作社“一体两翼”扶贫产业发展体系,为群众提供“集体经济分红拿钱、基地就近务工挣钱、统一科管种养卖钱”多种增收方式,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带贫益贫效应有效放大。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陕西省福彩中心主要依托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的区位优势,探索“两变”帮扶路子,将扶贫资金转变成贫困户的股金,将贫困户转变成产业合作社股东。在产业项目扶贫中,重点发展有机肥加工、红仁核桃产业、连翘种植,采取入股分红模式,提升扶贫产业项目造血能力,带动贫困户收入持久增长,实现稳定脱贫。

  戈养年表示,下一步,陕西省民政厅将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工作全局,尽锐出战,持续发力,以决战决胜的劲头,举全省民政系统之力,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治任务,确保兜得住、兜得严、兜得实。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1.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