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行 『新中国社会保障七十年发展的启示』研讨

时间:2019-10-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张 昕) 10月27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北京举行理论务虚会,专题研讨“新中国社会保障70年发展的启示”。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中,26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专题发言。

  华建敏在讲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保障70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保障发展进程,有五点启示:一是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二是把改革、发展、稳定看作是所有大政方针的“铁三角”,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要放在“铁三角”中进行定位,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要相适应;三是政策要稳定,但是也要不断微调来适应新情况,与时俱进;四是要思考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公平正义、互助共济为核心理念;五是立足中国本土,借鉴各国先进经验,但不可邯郸学步。

  华建敏强调,要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经验与国际经验,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要厘清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时期30年的社会保障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保障之间历史与逻辑的联系和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生活极其困苦,在百废待兴、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中国建立了一套与经济制度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的40年,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进一步改革、变迁与完善。

  上午的会议由郑功成主持。郑功成在主题发言时说,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一是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是两个高潮和中间不断探索的一个连续性进程。第一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短短几年内迅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是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党和政府全面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使这一制度迅速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二是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三是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有过深刻的教训,关键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对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即对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准确定性与科学定位;正视现实挑战,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优化现行制度安排以及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

  上午的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延中、南京大学教授童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还先后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林义分段主持了下午的研讨。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陆士桢、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景天魁、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等19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新中国70年是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居民的“专利”发展成为现在全民福利的历史演进过程,秉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折射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变革与民生发展进步。与此同时,现行制度安排还存在诸多缺陷或不足,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将全体人民引领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3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