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诚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公共事业局根据困难群众需求,全面推行“1126+”失能群体救助模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让一户困难家庭失能人员掉队。
聚焦群众需求精准施策
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峡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调研。结果显示,全区有1400余名困难家庭失能人员,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家庭处于无助状态,迫切需要帮扶救助。随后,峡山区管委会出台《体球网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健全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失能人员提供机构、居家护理服务。
根据自愿原则,失能人员可选择到养老机构集中护理,也可选择居家护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他社会人员四大类,分别按照不同失能等级执行不同的救助标准。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集中护理的,特困人员护理费用由政府全部承担;低保对象、贫困户中度以上失能人员,政府承担费用的80%,个人承担20%;其他中度以上失能社会人员,政府承担30%,个人承担70%。选择居家护理的,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照料公司派出护理员到家中提供医学护理、日常护理、家政服务等。按四类人员和失能等级,免费护理时间为每月10-60小时不等。截至目前,全区失能人员入住养老机构照料的160多人,开展居家护理的1100多人,累计服务时长83万余小时。
搭建服务平台智慧管理
为推动政策实施,峡山区还探索了“1126+”失能老人救助模式。
第一个“1”指一个基金,通过社会化募捐“扶老助困”慈善基金1亿元,统筹其他各类资金作为补充,为政策实施提供资金支撑;第二个“1”指搭建一个平台,区财政投入90余万元建成智慧养老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人员信息追踪定位、服务质量闭环监管、健康状况实时管理、监控画面及时上传四项具体措施,加强对养老机构和居家服务的监管,提高护理质量。
“2”是推动峡山区两家养老机构——绿康源养老中心和福乐源养老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医养结合,设置护理床位430张,为失能人员机构照料提供基本保障。
“6”是优化配置6家居家照料公司,培训专业护理员80余人,实现全区277个村居家照料点服务全覆盖。
“+”是在中心社区、中心村建立13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就近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康复理疗、日间照料等服务,并通过义工协会、志愿协会或家庭互助等方式,开展失能人员爱心帮扶。
“1126+”失能老人救助模式的建立,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还实现区内两家养老机构经营现状扭亏为盈,6家居家照料公司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健全督导机制五线并行
为确保困难失能人员享受政策,峡山区公共事业局制定了五线并行的督导鼓励机制。
一是通过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利用技术化手段,强化帮扶救助工作管理。二是每月对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明察和一次暗访,抽查比例不低于10%,发现问题限期纠正。三是要求各居家照料公司建立内部质量管控机制,每月开展一次服务质量回访,公司负责人每月实地回访户数不低于服务对象的10%,并建立回访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每年两次对养老机构、居家照料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政府督查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以书面形式进行通报。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转让转包服务、评估服务质量不达标、内部管理不规范、服务对象不满意的养老服务机构,及时予以调整清退。五是完善鼓励机制。对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上门服务失能人员数量多、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给予一定奖补扶持,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爱心企业广泛宣传,对优秀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在全社会营造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