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因没有智能手机,扫不出健康码或操作使用不当,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便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这如同一面放大镜,将很多老年人在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面前的“弱势”凸显出来。智能手机、健康码、网络购物、视频聊天、预约挂号、乘车出行……新事物不断涌现,让老年人应接不暇甚至措手不及,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拉大。
时代奔涌向前,“后浪”加速迭代,老年群体作为“前浪”,如何紧跟步伐不“掉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
科技以人为本,必须持续为老年人赋能,让全体老年人有机会、有能力适应和参与社会进步,进而实现老龄社会的共建共享共治。当务之急,要持续提升为老服务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 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的友好性、便利度;要进一步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助力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要深入推进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让更多适老、助老产品和服务变为标配,造福老年人。
科技赋能造福老年人,同样离不开年轻一辈即“后浪”的加持和助力。因为再先进的科技应用,再精准完善的社会治理模式,在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米”,都离不开“人”这一关键要素。老年期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老年群体所需要的或许仅仅是社会成员一种换位后的思考、一份共情的耐心、一个包容接纳的姿态。这是全社会的一堂老龄国情教育必修课,必须设法补齐思想认识短板,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全社会正在兴起敬老助老的热潮,其中不乏科技手段和人文关怀:健康码替代产品悄然出现,手绘版老年微信使用指南在网上热传,90后成为教老人上网的主力,越来越多的适老化产品逐渐普及,偏远山区老年人网络代购兴起,智慧养老产品越来越接地气……年轻一代追求效率,也要学会等一等、伸出手、拉一把,老年人在时代飞速发展面前应勤学习、赶一赶、往前走。以科技赋能造福老人,让全社会消除年龄歧视,共同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必答题。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