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妤
荒滩戈壁上,他们仰望穹宇,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终身。
绿水青山中,我们饮水思源,深深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10月15日,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两弹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仪式在浙江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举行。
这场纪念活动意涵丰富,参与者云集。活动由安吉县民政局主办,安吉绿郡安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湖州市民政局、安吉县委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浙江省殡葬协会、中国“两弹城”、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予以支持。
■ 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安吉龙山源营造“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的初衷。
上午9时许,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湖州、宁波等地近200位“两弹一星”亲历者相约而至,走进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之子于辛也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今天的“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被红色装点,道路两旁,金菊吐蕊,鸟儿叫得格外欢畅。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发展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决策,全国各地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干部、工人陆续奔赴戈壁沙漠、深山茂林,用智慧、热血和青春年华谱写我国尖端技术发展的光辉篇章。
如今,“两弹一星”的亲历者已步入暮年,他们手拉着手再次集结,一起回忆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9时50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首轻快而情感至深的《我和我的祖国》被精神矍铄的老年合唱团唱响。熟悉的旋律萦绕耳畔,来宾也情不自禁和着旋律齐声吟唱。
贺贤土代表“两弹一星”亲历者致辞说:“这场盛大的活动把曾经工作在‘两弹一星’战线的老同志们聚到一起,封存‘两弹一星’老基地的故土,推出‘两弹一星’奉献者故事集。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义举,我们支持安吉龙山源把‘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建设好,将老同志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也寄语后来者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在《光辉印记》人物故事集中找到答案
活动上,《光辉印记——两弹一星亲历者故事》一书发放。
书里,40位“两弹一星”亲历者讲述了令人难忘的人生故事。他们中有机构负责人、有科研专家、有工程技术人员、有解放军指战员、有教师……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伟大的“两弹一星”事业。
40个生动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40个故事,充满精神力量,将成为后辈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来自宁波的袁兴钧女士陪同父亲参加此次活动。她的父亲袁椒培把一生都奉献在了青海金银滩,直到1993年退休才回上海。袁兴钧说:“父亲今年80多岁了。60年前和父亲一同战斗过的老同志,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健在的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这一代人的奋斗经历,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尤其是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女,更要了解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记者问袁椒培老人,当初怎么被选去参与“两弹一星”的事业的?他幽默风趣地说:“我们单位可能觉得我这块料好用。”
■ 一块蘑菇云模样石头的来历
10时55分,“两弹一星”亲历者捐赠仪式开始。“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陈国泉向安吉龙山源赠送了一枚宛如蘑菇云模样的石头。
这块石头是陈国泉40多年前在四川梓潼工作时,无意间在潼江发现的。因为它形状特别,像一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陈国泉将它保存至今。
陈国泉还清楚地记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场景。“那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只见一个大火球仿佛火红的太阳,‘轰’一下跃出了地平线,辽阔的戈壁滩上,出现闪光、火球、烟团、蘑菇云,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和狂风,四周通明雪亮,壮观无比。”
陈国泉说道:“辉煌的‘两弹一星’事业,培育了一批批辉煌的‘两弹一星’人。我非常有幸参与其中,感恩党和国家的栽培,感恩艰苦奋斗的时代。”
而且,陈国泉夫妇很中意安吉龙山源景色优美、人文丰厚的环境,加上对绿郡公司的专业化服务也非常认可,有意把人生百年后的归宿选在这里。每次来参加完活动,他们夫妇二人都会去墓区里走一走、看一看。
■ 一封公开信和三行小诗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绿郡公司工作人员深情朗诵朱光亚《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将现场来宾带回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随后,《我的祖国我的家·爱与生命的告白》三行小诗颁奖仪式举行。此前,绿郡恒业联合都市快报社、杭州市养老事业促进会、舟山晚报社发起三行小诗征集活动,他们走进上海、杭州、舟山和湖州四地社区、养老院、老年社团,用两个月时间征集了上千首小诗。活动现场,3位朗读者以三行小诗吟诵出普通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感恩、对生命的感悟。
绿郡恒业总经理池西坪说:“我们希望在绿郡人文纪念园里,既有家国精神的传承,也有百姓生活的淳朴写照。‘两弹一星’故事集、三行小诗活动及诗集,都是我们倡导保存生命文化的方式。我们正在倡导和推行‘留印、留言、留物、留影、留声’五留服务,以更丰富的形式保存更多人的生命故事、人生文化。”
■ 把“两弹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于“脊梁”雕塑下
自2017年起,绿郡团队就着手老基地故土采集工作,他们奔赴青海、梓潼、马兰、广德等8个地方采集土壤。
11时5分许,“两弹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仪式举行。贺贤土、数名来自老基地的代表以及于敏之子于辛,在300余名现场来宾的见证下,将来自8个老基地的故土封存于主题雕塑“脊梁”基座保护罩内。
绿郡公司安吉龙山源负责人黄模敏说:“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开建以来,绿郡公司团队每位成员都在思考怎么建设好主题文化园,3年来一直在脚踏实地做这件事。我们重走了‘两弹一星’路,取回了8处老基地故乡土;我们去绵阳、北京、上海、合肥等地采集了近2000位‘两弹一星’奉献者手印,将来做成宏伟的‘两弹一星’奉献者手印墙;我们与40位亲历者一起撰稿,推出‘两弹一星’故事集,等等。在政府的指导下,在‘两弹一星’亲历者的帮助下,我们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座令人瞩目的‘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
■ 对曾经奋斗的戈壁滩致以永远的生命礼赞
“两弹一星”亲历者金允朝向记者讲述了核试验基地艰苦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进试验场区执行任务时,住的是帐篷,喝的水是苦涩的,还要斗风沙。金允朝说:“能参与核试验,是光荣的使命,是担当、是责任,再苦再累也值得。”
“除了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们,还有许多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工作者们,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光荣也属于他们。”金允朝说。他的战友王书培,就是在带领几名战士开挖试验坑道时因一氧化碳爆炸而牺牲,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安吉龙山源在‘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的打造上下足了功夫,他们的服务用心、贴心,让我们找回了珍贵的记忆。对曾经奋斗的戈壁滩,我们致以永远的生命礼赞。安吉龙山源‘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也是我们生命中的‘戈壁滩’。”金允朝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