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 倩
短短几十年间,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人们对政务服务体验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如何让互联网与政务有机结合,让居民群众办事有更加舒适便捷的体验?浙江民政先行一步,积极参与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到两年时间,使“互联网+民政”呈现全新局面;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又推出“码上办”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出一个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样本,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网络无限共享政务
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该年3月,浙江省民政厅公布了首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拉开了民政系统改革的大幕。
截至10月17日,浙江全省低保共有462204户、667693人——在浙江省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上,当天的数据一清二楚,随时可查。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就是要做系统、统数据。省民政厅自主开发的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系统,在省内实现救助对象统一认定、经济状况统一核对等“八统一”。
“我们这个系统每天更新,并且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说起系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很是自豪。
不仅社会救助系统,婚姻、殡葬等数据系统也同样如此。数据统一,带来的是提供服务的高效和接受服务的便捷。“在统一标准后,浙江省户籍人口可以在本省内任何一个地市进行婚姻登记,无须再回原籍办理。”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胡玉民说。
数据是用来共享的,不是用来存储的,并且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带来的是所有部门信息使用的科学高效。为此,民政系统归集的所有信息,都会按要求统一推送至省档案馆信息中心归档处理,方便其他部门查询调阅。
曹渊举了个例子,“如各个部门都在做的脱贫攻坚项目,需要各类困难群体的数据。过去,每次查询都需要对方来函,经过层层审批才能提供,非常繁琐。现在只要一次申请通过审核,就有权限随时查询。”
在民政部门分享的各类数据中,“最抢手”的是婚姻登记信息,截至目前,2006年以来的1800余万条婚姻登记数据已统一归档,“人们无论是买房、开公司、缴税,相关部门都有可能了解他们的婚姻状况,在数据统一共享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数据中心,随时调取核查人们的婚姻状况数据信息。”胡玉民说。
在全省数字化转型“晾晒台”每日更新的数据共享贡献率中,省民政厅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18%-24%之间,位居全省前列。
群众跑腿能少则少
“我想办低保,需要什么手续?”日前,杭州市西湖区古北社区的唐志新打来咨询电话。“只需要带您本人的身份证就可办理。”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陆雪峰答复。
只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见记者一脸疑惑,陆雪峰马上现场演示了一番。只见他登录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填写表格内容,选择需要的救助范围,5分钟便结束申请,等待系统自动比对信息后确认是否具备低保资格。“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社会救助申请的工作流程、环节一点都没有少,平台改变的只是居民的申请方式和速度。”陆雪峰说。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针对某些程序复杂、材料多、一般人不了解的事项,民政部门推出的“代办跑”应运而生。
前不久,兰溪市马涧镇汇溪行政村的方龙到行政服务中心民政窗口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在提供必要的个人材料后,民政窗口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核查方龙的家庭、生育、财产等情况,并前往村委会核实其捡拾弃婴的具体情况。
“按照我之前了解的收养登记流程,需要的证明材料太多,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次民政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核实情况,相关的证明不用自己去开,民政部门就帮我全部办好了,非常感谢工作人员。”方龙对民政部门的办事效率及认真态度赞不绝口。
“跑一次是底线,跑零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这是浙江民政人的承诺。经过2017年标准化梳理和2019年最小颗粒度梳理,浙江已确定了163项民政系统办事事项,形成了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通过梳理,减少流程中提交材料累计190余件,压缩办理时限累计1550多天,除收养类7个例外事项外,实现了全部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的目标;137个适宜网上办理的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11个民生事项全部完成与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的对接,实现“一证通办”。
创新无限便民为上
新时代赋予民政工作新的使命。浙江各地在“互联网+”基础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服务,推动社会服务事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每月有4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住院治疗的自付部分可享受大病补助,华数数字电视免费使用,用水用电都有补助,女儿也可以享受学校营养餐、助学金……”衢州市常山县招贤镇古县畈村陈红伟领到低保金的同时,又拿到了各项优惠政策,这得益于常山县的低保惠民联办政策。
该县自2018年以来,将低保对象本应享受的社保和医保、残联、教育、水务、供电、数字电视等各项优惠,统一到一张低保惠民联办申请表中,群众申请低保时只需勾选相关项,由民政系统通过共享平台,向相关单位推送联办数据,就能为其落实相应优待政策。
“过去需要一项一项办,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跑,有的人不知道去办,有的人嫌麻烦,就放弃了。”谈到这项创新的由来,常山县民政局局长廖小兵说,“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彰显公平,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截至目前,常山县已实现8506户低保家庭惠民政策“一户不落、一项不少、应享尽享”,群众政策知晓率从原来的80%增长到100%。
“您可以一次性办理户口迁移、市民卡、生育服务登记,只要在联办申请表上进行勾选,各部门办好相关业务后会将相关证件寄送至您提供的地址。”义乌市的“婚育户”联办人员向每一位前来登记的新人推荐这项“新增业务”。
“效率太高了,2天时间,生育服务证就寄送到家了,省得我们跑,这项服务真是人性化。”新人陈财对联办事项竖起了大拇指。
“居民有需求,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去做、去改,这才是‘最多跑一次’的意义。”义乌市民政局局长刘德钧说。截至目前,联办平台已累计办理“婚育户”联办事项97件。
相较“婚育户”联办的三个事项,义乌市“身后一件事”联办则涉及十余个部门,十多个事项。
“过去别说办了,想想就头疼。”义乌市福田街道银海社区的王某说。自从义乌市实行“身后一件事”改革后,办理这些事不再繁琐。王某根据窗口工作人员的提示,提交逝者和自己的身份证,在窗口的逝者联办单上打钩签名后,工作人员通过逝者联办平台仅用了一分钟就为其办好了相关手续。王某坦言:“以前家里一个老人过世,要到卫生院开死亡证明、到派出所办户口注销、到街道办骨灰安放证明、再去殡仪馆火化,接下来还要去办社保、医保的退保手续等等,真的太累了,现在只要在这里打几个钩就能把以前跑好几天、跑好多部门的事一次性都办了,真是太方便了。”
义乌市政府办工作人员方某参与了“身后一件事”改革的全过程。前不久,他的亲属去世,使他体验到了改革的成效,“丧事办完的第三天,我就收到一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退发的短信。真是没想到,相关联办部门这样贴心。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咱们的改革到位了,真正管用了。”
自2018年7月试点以来,义乌市联办平台已归集死亡信息、火化信息、户籍注销、社保待遇停发、丧葬费发放等数据近3万余条,累计为5100余户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共节省办事时间2万余天,少跑路程9万多公里。
浙江民政“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传递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优化公共服务,就要通过一步步细小的改革,让办事复杂度和群众感觉到的麻烦无穷小,让办事可及度和群众感觉到的便捷无限大,这既是新时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起点。
改革在路上,解难无终点。“数字化打通是第一步,共享网络化正在进行,未来智能化将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届时所有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全部交由计算机处理,解放出来的人力将更多参与到与群众的沟通走访中,发现、解决更多问题。”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主要负责“最多跑一次”改革,处长陈川的这段话表达了他对民政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更多期待,也描绘了这项工作的未来图景。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