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学娟
疫情防控期间,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而在他们的身旁,活跃着一个穿着绿色马甲的瘦小身影。她的位置多变,在很多岗位都能看到这抹绿色——时而同医护人员一起查房,时而帮助病人分诊导诊,时而又在劝慰患者配合治疗……她就是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的医务社工林银花。
“大疫当前,我们医务社工必须在岗,体现专业价值。”已经回老家过年的林银花时刻关注着疫情变化,在发现形势越来越严峻后,她便和家人商量提前结束假期返岗。对于她的决定,丈夫起初并不理解,林银花就耐心劝说:“我是项目负责人,我不去谁去呢?你看看那些医护人员,那么危险都冲在最前线!”丈夫知道她平时有多敬业,也知道如果真的拦着不让她去,她会有多遗憾和懊悔,于是妥协了,“一家人真有什么意外也要在一起”。夫妻俩带着4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一道回了晋江。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医院里的生离死别还是让林银花很受触动,看到服务对象痛哭,她也忍不住陪着哭。但看看周围全力以赴的医护人员,林银花暗自气恼:哭有什么用,医生用专业救人,我也要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来助人啊!
看到一位老人被困在医院,衣着单薄,林银花立即与医院医务社工部协调,链接资源,为老人送来了保暖衣物;王先生突发脑出血入院,12岁的女儿在家无人照料,林银花联动医护人员、晋江市110指挥中心、晋江市民政局、居委会等多方力量,最终让孩子得到妥善照管;患者家属不知道怎么陪护,林银花又忙着给他们介绍防疫知识和基本护理知识……林银花的努力,不但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医院里还有医务社工,还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有的患者一天见不到她就念叨:“小林姑娘今天怎么没来看我?”
“能被服务对象想念和需要,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服务价值。”尽管忙得像陀螺,但林银花内心是高兴的。
一边开展服务,一边观察疫情下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的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因隔离更渴望陪伴和心理支持,家属慌乱担心却不知所措……林银花决定从这个角度介入。与医院医务社工部探讨后,林银花申请开通了晋江市医院线上支持平台,组建了一支由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构成的线上服务团队,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和线上陪护等服务。
平台一开通,林银花就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由于沟通不畅,隔离区患者丹丹(化名)的母亲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言辞激烈。第一次通话,林银花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通;第二次通话,对方刚发泄完不满后,语气稍有缓和;第三次通话,林银花采用聆听的方法,进一步澄清丹丹妈妈的问题,明确其服务需求,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及时回复;第四次、第五次…… 一次又一次,林银花不厌其烦地与丹丹妈妈沟通,缓解她的焦躁和担心。同时,联合医护人员为丹丹开展基本认知、发音、互动小游戏等线上服务,并把丹丹的情况及时告知丹丹妈妈,让她放心。“真是不好意思,辛苦你了!”丹丹妈妈情绪平稳下来,对林银花道谢。
为了配合服务对象的时间,林银花加班加点是常事,也经常遇到像丹丹妈妈这样不信任甚至怀有敌意的对象。林银花坦言,她也会感到疲惫,也会有无力感,但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听到服务对象的问候和感谢,她又元气满满。从事社会工作8年,林银花热情依旧,她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医护人员和患者认识社工、信任社工,“希望以后人们有了困难就会想到找社工,就像急救拨打120一样。”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