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天真
又逢清明祭扫时,文明新风拂大地。今年清明节,安徽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倡导群众预约祭扫、错峰祭扫,以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有序。
绿色低碳祭扫,重心胜于形
清明节前夕,安徽省民政厅、省文明办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倡议,用最简朴的形式表达最深切的缅怀,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祭扫、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通过写寄语、制作思念卡、讲述家风故事等方式,缅怀逝者,追忆美德。
合肥市小蜀山陵园为选择生态葬的逝者举行清明共祭活动,包含集体默哀、点烛祈福、集体插柳、纸鸢寄情、鞠躬行礼等仪式。“我们把住过的老房子照片、父母生活照等汇集在一起,做了个小视频。一家七口人聚在一起,从天堂邮箱给父母寄信,追思过去的时光。”家住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拱辰社区的陈汝方表示,文明祭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不必大操大办,思念先人的情怀一如既往。
网上祭扫抚慰了很多“身不能至,心却思念”的异乡人。据悉,安徽很多陵园均设立了网络祭扫,帮用户创建生平传记,提供鲜花祭扫、云端缅怀等服务。记者打开“福寿园”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APP,已有数百人选择了“云祭扫”方式,随时随地缅怀亲人。安庆市推出“皖事通·云祭扫”“安庆市民政局·云祭扫”平台,市民自3月10日开始可通过平台进行献花、点烛、寄语祈福等网上祭扫,还可预约现场祭扫。池州市开通网络祭扫平台,为逝者建立网上纪念馆,目前共建立3000余个。
祭扫在心不在形。安徽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们观念意识的更新,“云祭扫”接受度越来越高,智慧殡葬也将助推殡葬服务更加便民,在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个性化代祭扫,不同清明一样情
为了满足不能及时到现场祭扫群众的需求,安徽各地陆续推出代祭扫等服务。
连日来,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组织工作人员根据墓区规模,分片区提供个性化代祭扫服务,3月至今已为54位逝者的亲人提供了代祭扫服务。据陵园有关负责人介绍,代祭扫包括擦拭墓碑,摆放鲜花花篮、电子香烛、祈福木牌及写心愿卡、代家属鞠躬等服务,最后拍照向家属反馈祭扫情况,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3月18日上午,池州市举行第三届集体代祭活动。在池州生态人文纪念园内,礼仪人员统一着装,主持人诵读祭文,100余位逝者家属代表集体默哀,向逝者敬献菊花,并向墓区行三鞠躬礼,以花寄语追思逝者。工作人员还举行了敬献鲜花、墓碑擦拭、杂草清除等祭扫仪式。
蚌埠市平山公墓今年已代客祭扫22场。3月27日,该公墓工作人员接到市民黄先生来电咨询代祭事项。黄先生的母亲已去世,他在外地工作,其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公墓祭扫,黄先生希望公墓工作人员代他祭扫。次日上午,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来到黄先生母亲的墓前,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点烛上香、摆放祭品、轻声念诵寄语,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拍摄图片,传给家属供其了解祭扫情况。
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回归自然成趋势
梨花风起清明时,一抹绿色“留”人间。3月29日,六安市在石宝山陵园举行集体免费生态安葬,不少市民和逝者亲属参加了此次活动。上午9时,仪式开始,在哀乐声中,陵园工作人员神情肃穆,依次献花,有序地将100余位逝者的骨灰放入泥土中,让逝去的生命与鲜花相伴回归自然。六安市民政局副局长宣兴中表示,举行生态安葬活动是推进殡葬改革走深走实的具体行动,六安市在推进生态节地安葬方面将继续开展有益探索。
目前,安徽部分市、县对选择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进行奖补,金额从500元至4000元不等。“我们正在谋划开展生态葬试点,推动更多地区出台生态葬奖补政策。同时,通过宣传引导,让生态安葬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张臻说。
3月23日上午,铜陵市第三届集体生态树葬仪式在仙鹤山陵园举行。上午8时,工作人员将10位逝者骨灰装进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家属托起红布包裹的骨灰盒,和手捧鲜花的礼仪人员一起走向安葬区。伴着清幽的音乐,树葬仪式开始。在为逝者默哀后,家属依次将骨灰盒轻轻地安放在桂花树旁撒满鲜花的泥土中,最后掬一把黄土覆盖,整个安葬仪式庄重、简洁。
活动现场,市民宣伟以树葬的方式安葬了父亲的骨灰。他说:“父亲生前就跟我商量,希望去世后以这种绿色文明的方式安葬。我也非常赞同,让生命归于自然是一种文明风尚。”